福建省厦门市金安教育集团金安校区创建于2014年9月,坐落于厦门湖里区最大的保障房住宅区金安社区。这所年轻的学校生源家庭背景较为复杂,因此,学校将家庭教育、家校关系当作学校稳步发展的基石。在创校初期,学校成立了独特的内设行政部门——家校办,2017年家校办正式更名为“家校共治研究中心”,意在创建学校、家长、社区共治共育共享的新型学校文化。
————————————————
金安教育集团家校共治研究中心成立之初提出了一个朴实的理念:培养具有成长陪伴能力的家长团队。家校共治中心的教师深深感受到,面对孩子,家长缺的不是责任心,而是由于自身成长经历、原生家庭的旧有模式等带来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教育能力不足。学校应该成为家长身后那个具备包容性和专业性的支持系统,帮助家长找到自我成长的动机,建构自我学习的平台。
因此,家校共治研究中心从最初的“生活圈”迭代形成了“一核五圈”的家校共育新生态。“一核”指一个核心概念,即“家校共治研究中心是一座情感联结的桥,是一个和谐温暖的家,是一个教育成长共同体”;“五圈”指的是由生活圈、学习圈、亲子圈、影响圈、共治圈五个子系统所组成的整体教育生态圈。
“一核”建起温暖的家
家校共治研究中心每年都会接待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个案咨询。面对陷入教育困境的家庭,学校就像一座桥,搭建起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帮助家长看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无限可能。学校利用专业的系统课程、经典家庭教育阅读读本、“周二话题”团体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建立教育自信,让他们明白,他们不是唯一遇到困境的父母,他们其实具备帮助孩子成长的能力。
五年级学生小达的“慢”从一年级就开始“闻名”全校,颇让老师和家长头疼。在家校共治研究中心的支持下,达爸和达妈多年来不断学习,尝试改变教育方式。从孩子感兴趣的书法入手,家长与书法老师形成“教育共同体”,在书法课上不断鼓励小达,让他在横竖撇捺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我能行”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不再恐惧上学。升入五年级的小达终于在某次英语考试中取得了99分(并列第一)的好成绩,小达欣喜地告诉妈妈:“妈妈,我再走进老师办公室时发现是亮的!”
家校共治研究中心就是在一个个个案支持中,将“为孩子修复安全、有爱的生长环境”作为工作方向,帮助孩子身后的家庭获得改变的意识,具备改变的能力和行动;不仅要让教师意识到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还要激发教师的共情力和使命感,与家庭联手助力儿童成长。
家校共育共治之生活圈
“生活圈”主要以具有榜样力的服务型家长为主。
身着不同功能工装的家长志工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爱心志工护校队、“辣妈漂书俱乐部”、午读时光志工队都属于服务型家长团队中的“一员”。
爱心志工护校队的爸爸妈妈风雨无阻参与学生出入校的安全导护及学校各大活动的安全保障与纪律维持等工作。每天的上下学路上、每一次活动中,学生与家长志工彼此真诚问候、有序配合。金安校区于2014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创办了第一届志工文化节,此后每年举办一次。内容丰富的志工文化节活动将志工文化发展成校园内“全民性”文化,联结了家校间的情感,让教师、学生、家长感受奉献与爱的可贵,并把这种可贵的精神传承下去。
“辣妈漂书俱乐部”最初是由7位一年级妈妈自发组织和管理的阅读公益项目,后来发展到全校家长、教师、社区共同参与。辣妈漂书俱乐部像一座流动式图书馆,漂书活动不仅为金安校区的学生拓宽阅读渠道,营造校园阅读氛围,还向家长宣传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遵守规则,传递“分享好书、信守承诺”的理念。漂流的不仅仅是一本好书,更是一种理念,还有流淌于学校、家庭中亲子阅读的融洽氛围。辣妈漂书俱乐部每年举办一场大型图书募集活动。每一位捐赠者都会获得精美的捐书荣誉证书。2016年,辣妈漂书俱乐部被评为“湖里区最美读书点”。
2017年,家校共治研究中心提出“坚持每天阅读一小时”的倡议,午读时光志工队应运而生。志工们每天中午轮岗陪伴有阅读兴趣的学生一起阅读。百余人的志工队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由最初的“看管型”服务转变为陪学生静静读书或讲读绘本,并在学生中发现“文明阅读者”“图书整理小达人”“最佳分享者”等,以资鼓励。
金安的家长奉献、博爱、热爱阅读、善于分享……他们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个好的榜样,何愁孩子心中没有爱呢?
家校共育共治之学习圈
帮助父母提升“觉知能力”是家校共治工作中的核心和重点,而学习是最有效的赋能方式。“学习圈”培养出一大批拥有觉知力的学习型家长。
金安家长的学习欲远近闻名,常常以“秒杀抢票”的方式争取学习机会。“最美读书人”家长阅读沙龙、“周二话题”活动、心理成长工作坊、家庭教育素养课程化等活动让学习成为常态,安全温暖的学习场域让家长产生真实的学习行为,拥有归属感。家长们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有学习力的家庭氛围将成为孩子获得内心支持、成长成才的良好基石。
一、“最美读书人”家长阅读沙龙——让学习成为父母与孩子共有的荣誉
家校共治研究中心坚持以每月一期的频率开展教师与家长的阅读活动。通过学习与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每学年都会有一批坚持参加阅读沙龙的家长成为“最美读书人”,家校共治研究中心将书籍作为奖品送到获奖家长的孩子班级中,让孩子带着父母的荣誉回家。
二、周二话题——让生活中的困惑碰撞出教育智慧
“学习圈”最强调的是生活练习,再好的理论都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反复练习才能真正作用于生活。本着“家长抱团取暖”“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思路,家校共治研究中心于2014年11月创新了家长学校模式:家长学校网络化。家长需要讨论的话题来源于家长实际产生的教育困惑,在家长群体的对话中解决,并以刻意练习的方式强化行动力。“周二话题”因固定在每周二开展而得名,这个项目如同一个强大的生活练习场,在交流中碰撞教育智慧,为家庭教育蓄能。
三、心理成长工作坊——让家长的自我成长助力孩子的发展
问题孩子身后大多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自我认知、自我认同决定了家长作为独立个体的完整性。因此,学校通过心理工作坊的形式带领家长自我成长。家长的困扰被看见、被懂得、被同理,学校因此被信任,从而推动家校关系和谐发展。
四、家庭教育素养课程化——让家长成为家庭教育课程的主导者
家校共治研究中心召集具有专业知识的家长组建了家庭教育课程研发小组,共同研发家庭教育系列课程。研发小组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社会专业机构资源,依据家长实际需求,从心理成长课程、正面管教实操课程到财商教育课程,激发家长探索自我的主动性,让成长学习成为常态,促进了家校共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家长通过学习、成长,自身素质得到提升,终身学习的种子不知不觉在家长和孩子的内心生根发芽。
家校共育共治之亲子圈
亲子圈活动是家校共治的一大特色,不同类型的亲子共同成长项目让家长习得有温度、高赋能的陪伴能力。
“亲子共读种子行动”依托班级亲子共读体而展开,“让孩子与一群爱阅读的孩子一起长大”是他们的活动理念。爱阅读的小伙伴建立起可发展的伙伴关系,家长也在这样的活动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教育同僚”,以此形成良好的大阅读循环,建立起一个个稳固的亲子互学式共同体。亲子共读的和谐环境,既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又可以培育起有温度的亲密亲子关系。
亲子研学项目、亲子诗词吟诵项目、亲子PBL项目是由一群爸爸自发组建的“第二课堂”。爸爸带孩子走到户外,去读城、去写诗、去作画,帮助孩子体验多彩生活、拓展视野,培养更具创造力的学习能力。
家校共育共治之影响圈
家校共治研究中心倡导家长成为“先知先觉”型家长,通过学习改变自我,并能够影响身边的家庭,成为别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项目中都涌现出一大批教练型领航员,他们在种子行动、班级亲子共读、“每日一诗”项目、“金安星期六阅读专场”等活动中发挥各自专长,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部分领航员不仅服务于本校家庭,还走出学校给予其他学校家庭教育专业指导。许多领航员家长把对家庭教育的热爱发展成自己的第二职业。
家校共育共治之共治圈
“共治圈”帮助家长成为有价值引领型的父母。
家校共治研究中心深耕家长自我成长领域,一大批领航员家长在自我成长的基础上感受到帮助他人才是真正活出了生命意义。这部分具有影响力的家长组建成家长讲师团,其中不少孩子已经毕业了的家长通过讲师团仍服务于学校,自愿将在金安所获得的能量回馈学校,这些有能量的家长团队成就了金安良好的“家校教育共治圈”。
金安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加大力度推进家校共治研究中心的建设,营造家校共育共治顺利实施的良好氛围。
都说父母是唯一不用持证上岗的职业,但在金安,我们帮助父母持证上岗,做一个合格型的父母,同时也让父母的努力和成绩被看见。所以,一系列学习证书、荣誉证书和感谢状就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最有形的见证。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与家长逐渐建立起一种新型关系:家长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学校成长的参与者、监督者、提供者。家长既是学校的“客户”,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合作伙伴”,也是学校工作质量的评价者和学校声誉的传播者。
(作者系福建省厦门市金安教育集团家校共治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师报》2023年08月23日第10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