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校一品

培育“有根”的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3-09-04 作者:韩世杰 来源:中国教师报

山东烟台因建有防倭寇的烽火台而得名,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别的军事作用让烟台成为一座革命的城市、英雄的城市。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红色思政”为核心,深挖红色资源,研发红色课程,在学校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红色教育模式。

构建红色筑基课程。依托基础学科,学校探索“教授+导引、纵向衔接各学段”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红色文化渗透,让党的初心使命、理论思想、精神谱系、历史规律、英雄故事、伟大成就等红色文化以丰富多样的形式,鲜活、生动地融入课堂教学。比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红军长征的起点和终点,计算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程,细数长征途经的省份、穿行的地形、跨越的山脉、横渡的江河等,用符号表现红军经历的千难万险。学校进一步系统开发“红色筑基”课程,以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一段难忘的红色记忆,进行一场行走的精神之旅。

打造红色活动课程。学校拓宽育人渠道,开发“线上+线下,三位一体共育人”的活动课程,实现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融合;成立红色思政社团,开设红色宣讲、红色剧场、民族舞等社团课程,促使学生真体验、真感悟、真成长,用红色教育触动学生心灵,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充分发掘、应用可亲可信的红色人物、可触可摸的红色历史、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以综合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

学校还通过开展“十个一”活动课程,帮助学生进行“眼可见、手可触、身可入、心可悟”的沉浸式、情境式体验。学校结合重大节日的时间节点,设计不同的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将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分解成“学习一段红色党史、欣赏一场红色电影、阅读一本红色书籍、品鉴一封红色书信、传承一个红色梦想、发扬一种红色精神、研究一份红色文献、唱响一首红色歌曲、讲述一个红色故事、践行一次红色劳动”等生动的教育主题,为学生补充红色文化的营养。此外,学校积极开发“红色云端精品课堂”,开辟“红领巾云端研学路线”,让学生选出最感兴趣的VR红色展馆,依托主题班队会、红色课程等载体,开展线上“红色团队游”活动。

“红色活动课程”实现了思政课程“知”与“行”的链接,把“最难讲”变成“最精彩”,把“纸上谈”变成“实践行”,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为促进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有价值的实施路径。

开发红色精神课程。一是聚焦时代主题,开发“传统+现代,覆盖全时空场域”的红色精神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党和国家伟大发展进程的时代意义。红色文化既包括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化,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一步发展的以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学校要让学生认识到“虽然时代不同,但红色基因始终要传承”的道理。

二是将时政热点融入思政课程。以卡塔尔世界杯上的中国元素为例,学校通过“三素三养”路径将时政热点融入思政课程:强国元素,展现大国风范,滋养家国情怀;文化元素,溯源中国蹴鞠,涵养文化自信;精神元素,见证拼搏精神,培养理想信念。时政热点为学校讲好新时代思政故事提供了绝佳的育人元素。

三是将新时代烟台发展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让具有烟台特色的海防文化、海洋文化、工业文化、民俗文化中的红色精神内涵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增添思政课堂活力。“蓝鲸1号”深海钻井平台如同定海神针,“国之重器”从烟台启航;冬奥会上,烟台北极星为世界报时;新海阳实现核能零碳供暖;海阳港口“一箭双星”飞越长空,问鼎万里苍穹……这些前沿技术领域、科技新成就都在彰显“烟台力量”,学生从中汲取智慧、砥砺意志,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提供红色课程保障。一是锻造“三优”培养范式的“红色军团”:优选专家名师引领示范;优选各级各类思政专家名师授课,带领区域内思政课教师参加学习交流、分享活动案例、参加教研活动,培养教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课程开发力”、捕捉时政热点的“政治感知力”、展现专业素养的“课堂讲授力”。学校优选骨干教师以点带面,通过组织区域内优质课展评、教学案例交流,派遣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组织少先队辅导员参与红色课程设计比赛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等方式,优选出各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打造骨干思政课教师组成的“精良团队”,带动更多教师提升思政育人能力水平;优选校外辅导员“双师同堂”,邀请各类红色场馆讲解员、老红军、五老宣讲团、优秀党员家长等走进校园,一起宣讲红色故事、解读红色精神,将红色文化引进课堂。

二是建立多维互通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一方面,活动评价与“红领巾奖章”争章内容相结合,建立开放式、竞争式评价机制,做到“课课有章”;另一方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活动要求转变为学生主动追求的目标,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结合自主评价、他人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争取进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确保思政课程有效推进。

三是创建多元创新的活动课实施范式。第一堂课:引入时事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开始展开讨论并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第二堂课:引导学生出主意、订计划,通过采访、调查、体验、寻访、研学、考察等实践活动研究问题,丰富和完善主题;第三堂课:帮助学生学会分享,通过汇总、宣传、分享红色文化故事,进行角色体验,撰写活动感悟等方式解决问题,将红色精神发扬光大。

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新路径的探索,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鲜明的红色底蕴。学校努力传承和发扬历久弥坚的红色精神,激励学生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沿着先辈的足迹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06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