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直观、外显的思维工具,既可以成为教师备课的工具,又可以利用其发散性、系统性、创造性和网络化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降低学习难度,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思维导图与教材知识结合。一个是思维导图与“主题”的有效结合。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教材是以主题为单元划分编排的,因此每单元的知识点也是以该主题为中心展开的。整个小学英语阶段的教材内容一共可以划分为12个基本主题,每个主题的内容都是螺旋式递进的。比如,以“食物”为主题的单元就分别分布在三上Unit5、三下Unit4、 四上Unit5、四下Unit6和五上Unit3。教师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后,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之前学过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使相关主题的知识更加系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和热身,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入新内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构建知识网,形成自己的知识库,从而提高综合语用能力,为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提供更扎实的基础。
另一个是思维导图与“板块”的有效结合。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的Let's spell板块为例,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ow的发音规律进行感知和总结,并把这一规律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加入如下思维导图,以更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对ow的发音规律进行归类总结并拓展运用,会为今后学习同类单词打下更扎实的语音基础。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利用中心主题对单词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思维导图有效结合新旧知识,边上课边板书,为学生做好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在进行语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事件发展的顺序或脉络,用思维导图进行板书,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事件发展过程和核心内容。
思维导图与课堂板书结合。如今,小学英语课堂上出现了“重课件,轻板书”的现象,实际上,只有两者优点互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思维导图式板书相对于传统意义的板书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它能把知识点变得更加直观化,能将新授知识点融入已学过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强调知识点之间彼此的联系,使它们变成可联想的记忆链,便于学生能依据一定的链条“说”英语。
目前我们采用的思维导图模型有鱼骨式、大树式、藤蔓式、八爪鱼式等,这些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思维导图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整合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合理构建语言知识框架。具体做法有——
上课时,教师边板书边多角度启发学生思维,由原来老师示范式板书递进为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让学生充分享受思维导图的便捷、高效和逻辑,激发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模仿和再创造。
在家庭作业方面,教师可布置思维导图式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完成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家庭作业。实践证明,尤其是具有一定绘画技能的学生热情更高,设计的思维导图也更具创意。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再指导和修正,优点及时肯定,不足之处耐心指导补充。经过长期练习、指导和运用,相信思维导图会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便捷学习工具。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菏泽市丹阳办事处何楼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06日第7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