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晚,湖北省楚天传媒大厦灯火通明,这里正在举办2023“荆楚好老师群星闪耀”教师节活动。50名(组)“荆楚好老师”从讲台走上舞台,收获了属于他们的特殊教师节礼物。
感人励志的好老师故事,在当晚的舞台上不断被讲述。武汉大学教授丁俊萍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41年,68岁仍坚持每年给本科生授课100多课时;在武汉市盲童学校,由“全国最美教师”张龙引领的“心灯”教师团队,用艺术、知识和关爱帮助折翼天使点亮心灯;从教34年,武汉七一华源中学教师刘艳俊在每一届新生见面会后,都会给学生写一封信:“我来自未来,我从3年、6年、9年以后来,我可以看到你们的未来,你们会越来越好!”这封信一直鼓励着学生,学生说她是“来自未来的魔法老师”……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2023年,湖北省探索实施“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各地各校共同开展“寻访荆楚好老师”系列活动,共同营造“学习荆楚好老师”热烈氛围,形成“争做荆楚好老师”良好态势,激发好老师不断涌现的群星效应。
发现荆楚好老师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伴随孩子的一生。“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实施以来,各地各校联动学生、家庭、社会,注重发现身边的好老师典型,听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许多动人的故事流淌而出。
一年来,湖北省240万名中小学生化身“小记者”,利用节假日走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车间厂矿,访谈父母亲人、街坊邻居、社会人士,请他们讲述在求学成长道路上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连篇的故事里,记录的都是对老师满满的敬意与温情。
56岁的村妇委会主任,还记得当年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念她的作文,让她第一次体会到了自信;49岁的裁缝大叔,还记得当年老师从家里带来煤油灯,闪烁的灯火成了晚读时教室里最温馨的一幕,在艰苦岁月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35岁的出租车师傅,还记得当年老师背他过河,让他从此念念不忘那个背影;28岁的网络工程师,还记得老师当年家访时劝说父母不要让她辍学,从此改变了她人生的轨迹……
“我永远记得读初中时交不起学费,是老师帮我交了;现在学生有困难,我就会去帮助他们。”在访谈中,“荆楚好老师”特别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姜德生回忆说。
“遇到挫折时一句鼓励的话语,伤心失落时一次温暖的陪伴,不小心犯错时一个宽容的微笑,可能就让孩子们念念不忘,成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关于好老师的记忆。”许多学校负责人纷纷对活动表示认可,“这样的访谈很有意义,可以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密切家校邻里关系,引导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先进典型,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良好品格。”
访谈过后,学生还把采访的故事整理成文字,在教师指导下汇编成一本本五彩斑斓的故事集。截至目前,湖北省各地各校汇编《听他们说:致敬平凡人心中的好老师》系列故事读本3500余套,学生实践成果变成德育的生动素材,教师暖心故事成为师德教育的鲜活案例。
神农架林区的教师郭勇惊喜地发现,自己成了一个访谈故事里的主角,原来这个学生的妈妈在25年前曾是他的学生。能够被学生记住,这让他备受鼓舞。
“这种被看见的感觉,能激励更多老师努力做一个镌刻在学生记忆中的好老师。”郭勇说。
讲好荆楚好老师故事,人人争当好老师
武汉市东湖中学特级教师程启明前阵子“火”出了圈。40年来,他坚持手写教案累计400万字,被赞为“活动的物理教案博物馆”。在程启明的办公室里,手写备课本整整齐齐地装满了两个纸箱。教案字迹工整,几乎每一页都有他精心绘制的图示,而且每一年的教学设计、例题和反思都不一样。
“每一届学生都在进步。如果老师不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就容易被学生问倒、难倒。我的目标是做一个永远不会被学生问倒的老师。”程启明老师的事迹受到各级媒体报道之后,敬业爱岗、精益求精的好老师形象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
好的故事具有充沛的生命力,一大批荆楚好老师的故事在楚天大地广为传播,学习好老师、致敬好老师、感恩好老师一时蔚然成风。
自“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实施以来,湖北省3870余所学校集中组织“好老师故事分享会”,广泛邀请学生家长、街坊邻居、各界人士到校,3万名家长群众现场讲述好老师故事,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典型事迹,在找故事、写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广泛凝聚尊师重教的社会共识。
黄石市73岁的退休职工丁放云登台讲述了60年前发生的“一碗蛋花汤”的故事。
当时丁放云只有12岁,母亲不久前去世了,父亲在另一个镇上班,家中就剩下她和大3岁的姐姐。那天,她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大考,小升初考试。没有吃早饭的她坐在教室,心想如果妈妈还活着,自己就不会饿着肚子考试了。恍惚间她突然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扭头一看,原来是班主任叶发铭老师。叶老师轻声地问,吃早饭了没?她半天说不出话,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叶老师摸了摸她的头,就离开了教室,回来时给她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蛋花汤。丁放云望着老师,眼前满是妈妈的影子。故事讲完,丁放云眼角噙着泪水,在讲台边深深鞠躬。这一幕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盘活用好本土资源,学习身边好老师,让师德建设落到实处,湖北一直走在创新路上。
今年暑假期间,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收到一份特殊的测试卷——这份试卷不考查教师的知识能力,而是考查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成长动态的把握。如班上离家最远的学生是谁、班上留守儿童有多少、单亲家庭学生有哪些等。考试结束后,学校负责人结合实际现场逐题讲解,教师对照讲解自评及时梳理问题,形成教师全面覆盖、全程参与、全体受益的师德师风建设格局。
“我们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情境,通过一系列设问引导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提升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师德师风标准,激发涵养师德的内生动力。”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弘扬教育家精神, 让“群星效应”不断放大
光环之下,荆楚好老师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擦亮星光”。他们的耕耘不仅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延伸到有需要的地方——哪里需要帮扶,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今年,湖北省持续实施“万名党员教师家校协同行动”,党员干部带头家访,班主任全面家访,科任教师重点家访。全省教师实地走访215万户学生家庭,形成16万个家访好故事,在家访中收集意见建议22万条,点亮学生微心愿23万个,为学生家庭办理暖心实事19万件。
语文教师徐艳霞在当阳市龙台小学支教期间4次遍访学生,行程4000公里,撰写3万字家访手记。她在家访中发现学生小欣的情况很特别,妈妈改嫁他乡,爸爸杳无音讯,只有爷孙俩相依为命。徐艳霞前前后后来小欣家10多次,除了给孩子带来一些物质援助,还从生活上为他们家排忧解难。小欣想爸爸了,她就与村干部一起想方设法去联系;小欣学习有些吃力,她就义务给他辅导功课,和他一起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小欣不够自信,她就推荐他参加校足球队,现在的小欣快乐且对生活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各地各校创新开展一批参与感、互动性、实效性强的师德师能实践项目,培育创建“荆楚教师星光团队”,鼓励教师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推广、基层治理,面向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困难学生等开展帮扶指导、义务值守等服务。
武汉市青山区成立“青年教师志愿者服务队”,创设“课后来吧”公益项目,将大篷车开进边远地区学校,研发的课后服务课程,如阅读旅行团、名著剧本秀、音乐唱党史等,深受孩子欢迎,得到家长及社会的一致赞誉。青教志愿队还开展了关爱儿童项目,定期去医院陪伴“唐宝宝”“星星的孩子”,让孩子和其家庭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兴山县古夫镇初级中学是一所乡镇寄宿制学校,留守、单亲儿童较多,假期普遍缺少教育引导与陪伴。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党员教师组建起“红色小分队”,向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将道德讲堂开到房前屋后,使文明新风拂遍田间地头。
“‘红色小分队’志愿服务开辟了学校德育的新领域,引领教师主动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展现出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好形象。”古夫镇初级中学校长钟鸣说。
群校联动,群星闪耀。“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的持续实施,已然形成“校校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做”的局面,“群星效应”正在显现并不断放大。
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希望全省广大教师以荆楚好老师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争当好老师、大先生、教育家。”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期待,面向未来,荆楚好老师中将会涌现一批“荆楚教育家”,为奋力谱写教育强国荆楚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20日第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