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同一片天,同一轮月

发布时间:2023-09-26 作者:刘春燕 来源:中国教师报

许久未曾与明月相伴了,不免有些想念。不知哪年哪月,在陌上花开蝴蝶飞的季节,与月亮相逢。中秋,月光倾泻,一世静宁。倦鸟归林,树影婆娑,偶尔会听到几声蛙鸣,划破寂寥的夜空。星空之下,万物像是披上一层薄如蝉翼的纱,愈加神秘、愈加朦胧。舒婷、顾城倘若见到此景,定会留下墨香在指间。

我没有舒婷的诗情,但也可在这静谧中寻觅一方闲适,赏月话缠绵,拜月求多福。明月临空,必有繁星如同眼睛,又如宝石缀满苍穹,增加些许空灵。幸运的是,在山城版“星月神话”里,看到的是众星捧月,如同嫦娥领着一群裙带飘飞的仙子,围着一位美男子演绎“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她们身处天宫,俯察人世间曾经缠绵许久的爱情:“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平等独立又相互尊重、同甘共苦又相依相伴的团圆,于嫦娥而言,犹如天上的一抹绚丽的虹。

或许,因我久居深山,习惯了仰望月光的凝眉和琴心温婉的岁月。但凡得空就愿意静下心来,一丝不苟地剔除烦躁和浮华,领略静美的奇妙所在。仰头,一轮明月,或圆或缺,总是笑弯了眉和眼,静观百业兴废、朝代更替,淡看世间冷暖、聚散离合。月儿,不论初一或十五,依旧容颜不改、痴情不变。

纵观岁月,悄然改变的只是划过流年的数字,永远改变不了的是,月亮的静美姿态和宽阔胸怀——它容天下之事,看天下之象。

中秋起源于上古时代,定型于唐朝初年,流行于宋代。时至今日,已是民间重大节日之一:盼归人,寄思情,祈丰收,求幸福。

中秋赏月,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事情。是日,把心爱的茶具搬到小院,与小案桌上的核桃、板栗、石榴、月饼共浴月光。月光下,慢品香茗,幽香沁人心脾;品尝秋果,唇齿留香,气味浓淡相宜,各种香气环绕的惬意我无法言表,只觉浑身畅快,毛孔舒展,妙不可言。微风过处,斜倚在藤椅里,享受月光里的恬美安静。早已完全忘却案几上还有一阕未填完的清词,将那曾经缠绵在春水里的潋滟抛至九霄云外。中秋赏月是一种涵养、一种境界、一种气质、一种优雅、一种从容、一种皈依。

中秋是一个家人团圆的最佳时节。远走他乡、进城求学、留守家乡……一家老少,各有忙碌,已然走过春夏,时至仲秋,瓜果飘香,“秋收”之季,家人团圆最适宜。南来北往,东奔西走,就为了一场聚首,彻夜不眠也很难诉说无尽的思念。桌圆、果圆、饼圆、月圆,人圆,团团圆圆、圆圆满满,了却家人对离人的长长牵挂,联结离人对家人的无限惦念。

过去的风景不再追忆,留下的风景却要格外珍惜。我起身,行走在月色中,拥抱那无人可替代的美好,仿佛拥有了尘世间的一切,包括那些缠绵的花好月圆夜,笑意盈满脸庞和心窝的团团圆圆。

闲适的风趣自然只有懂的人晓得其中妙处。无须参禅诵经,无须祈求上苍,只要心中有爱,自然会与静谧的月光融合,与温情脉脉的水乡融合,与风花雪月的日子融合。重叠梦幻,顺着心曲,穿越唐风宋雨,落到这个中秋月夜。

月,魂清骨净,自在逍遥。彩莲上的清露,不是天上的虹,是沉淀了浮躁的琼浆玉液,乃人间精品。人,分分合合,自然亲近。城市里披星戴月的影子,不是过客,是家人心里最远又最近的念想,乃人间真情。

今夜,月色正浓,积淀的能量正足。团圆之时,兴致正酣,话题渐多:事业、爱情、家长里短,不嫌絮叨,真切享受团圆的人生快意,令“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游子心生羡慕,不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我们拥有同一片天、同一轮月、同一个见证、同一个愿望:梦圆、心圆、月圆。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凤县职业教育中心)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27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