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育见故事

与生共读《共产党宣言》

发布时间:2023-10-24 作者:高玲敏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5周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历经惊涛骇浪,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作为一名高中思政课教师,我深知思政课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高中政治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逻辑就是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而《共产党宣言》又是这个逻辑的起点和终点。于是,我购买了《共产党宣言》,开启了我与它的亲密接触。课上,我把宣言的重点部分与学生做了分享,精心设计了学生活动,这也激发了一部分学生继续深化理论学习的要求。

因此,当学校号召每名教师都要开设一门校本课程时,我毫不犹豫地瞄准了《共产党宣言》这本著作,定名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之《共产党宣言》”,以此向广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他们一起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焕发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提出要给选报这门校本课程的学生每人买一本《共产党宣言》,这是开课的首要前提,这个要求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第一节课就是庄重的授书仪式,让我没想到的是,每个学生拿到书时都对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虔诚的样子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他们摩挲着书皮,小心地翻着书页,我也被深深感动,内心波澜起伏——《共产党宣言》就像一条红色的纽带,把我与学生的心连在一起。

开讲啦!要了解《共产党宣言》首先要了解马克思,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尤其是高中时代的马克思。那时的马克思17岁,与这些学生的年龄相仿,于是我给学生分享了马克思高中毕业论文《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文中的这段话带给学生深深的触动。我问他们:“高中时代的马克思给了你们什么启发?”这个问题让学生顿时沸腾起来:“劳动”“奋斗”“格局”“理想”等词语都闪亮登场,这是青年时代的马克思给出的答案。教室内讨论得热火朝天,窗外边的紫玉兰花开得正艳,正应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到的那句名言:“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学生徜徉在信仰的大爱之河中,品尝着真理的味道。

既然课程名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之《共产党宣言》”,那么课上少不了让学生深入阅读。当我第一次布置阅读任务时,竟然发现班里的学生小姜读的是自己之前买的空白处写满感悟的《共产党宣言》读本。比如,“无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他在空白部分写道:“资本的扩大是残忍和暴力的。”在书中论述对于工人阶级来说性别和年龄再也没有什么社会意义时,他在空白处写道:“在大机器生产面前,男性的身体优势就被弱化了,女性的地位就提高了。”小姜还结合历史探讨了性别在人类不同历史形态中的不同作用。我站在他旁边,看着这些文字,不由心生感慨:学生的思考维度,永远是我们无法限定的。

校本课程总是短暂的,短得好像刚开始就要结束了,就像一篇美文让人意犹未尽,学生也在恋恋不舍中告别了这个短暂而美好的旅程。为了留下纪念,学生决定编排个短剧,题目就叫《信仰》。学生小杨和小赵主动请缨担任编剧,其他学生也都承担了不同任务。他们在剧本中写下这样一段旁白:“在一大代表的低沉口号声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代表们心情激动地走出船舱,天边泛起一抹晚霞,映得南湖宛如五彩织锦,世界显得那样清新。那晚霞似已化成冉冉升起的一轮朝阳,照亮了中国。”短剧在学生演唱的国际歌中落下帷幕,但属于他们的新时代的帷幕正徐徐拉开……

《共产党宣言》是我生命中一本非常重要的书,我希望能通过这门校本选修课在学生心底播撒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种子,让他们未来在更为广袤的大地上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10月25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