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好的经验值得被看见

发布时间:2023-10-24 作者:本报记者 孙和保 来源:中国教师报

“去过车博会、书博会,从未想象课博会是什么样子。”虽已过去数天,第一次参加课博会的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实验中学教师蔡晓芳还沉浸在一场关于“什么是一节好课”的思考中。

一场为期两天的活动,为什么引发“何为好课”“课堂教学变革学校何为”“教师在课堂上究竟要发挥什么作用”等话题的讨论和反思,原因或许在于那些日常被大家所忽略的一一被我们看见。

第一天下午在来自天南海北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段的228节展示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已深入人心,教师不再是一言堂、满堂灌,而是学生学习的点燃者、发动者,甚至成为与学生学习的共创者。伴随着新课程改革20多年和新课标落地一年,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一线学校、教师的教育理念、教与学的行为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虽然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如课堂上学生如何深度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如何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项目化学习怎样与学科深度融合等,但在课博会上,这些在课堂上都有了探索和尝试。

我们还欣喜地看见,在课堂变革的进程中,教师不再是孤军奋战,许多学校都从顶层设计上进行了总体部署,自上而下整体发力。主旨演讲环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于伟说:“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不断质疑、层层深入,于无疑处有疑,由个别归纳出一般。”这是他倡导的“有过程的归纳教学”。

作为观察者,记者在好课观摩中走进了由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王春英的课堂,她执教的《比的认识》整节课设计有情境与具象、操作与体验、对话与省思,通过有过程的归纳教学将“比”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学生可体验、可发现、可操作的具象学习,并向生活延伸,让学生对“比”的意义和价值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丰富的体会。

当然,通过课博会的环节设计和课程安排,我们不只是让大家看到了不同的课堂样态,也不只是把问题抛出来让大家带着困惑离开,而是通过现身说法、校长解构、专家引领让与会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他们参会后找到学校课堂教学变革遇到的问题、发生在教师身上的困惑以及课程整合上的困境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课博会上我们“看见”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贡献了为课改鼓与呼的应有价值。但那些没有被看见,或者说是需要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才能被看见的部分,就是我们下一步要积极关注的。

就像吉林省磐石市教育局副局长龚小杰会后所说:“未来的课堂一定是以学定教与以教导学动态统一的,磐石教育将会在此次课博会的引领下,通过科研引领、教研践行、督导推进,全域全方位用课改落地新课标,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这一切的发生,都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中国教师报》2023年10月25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