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师生之间

大漠深处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3-10-31 作者:张 帆 江月玲 来源:中国教师报

“我们应当向坚守在祖国边疆的教育工作者致以敬意。”郭红霞动情地说。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副校长、海淀区历史学科骨干教师,郭红霞不久前与其他9名来自北京各中小学的教师一起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昆玉市,开展送教活动。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依据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和北京市教委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的具体要求,今年7月,由十四师选派的100位中小学教师及后备干部在北京完成了集中培训。几个月过去了,基于素养的教学是否在边疆落地?带着问题,支教团队回访了十四师的所有学校。

在与回访团的教师深入交流后,二二四团中学教师张秀君收获颇丰:“他们每次评课总能打破我原有的认知,原来这节课还能这样上,原来重难点还能这样突破。”充实的评课内容促使张秀君不断反思课堂中的种种细节,反思教学环节对达成目标的作用,反思教师是否实现了面向学生的互动与引领。“这次听评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眼中有学生,口中有表扬’。教师都能及时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并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适时的表扬和评价,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张秀君说。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结成了发展共同体,课堂成为学生互动和展示的平台,学生在合作中享受解决问题、思考探究的乐趣。

二二五团小学的教师郑真真,在回访团教师的讲座中找到了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教科研也不仅仅是专家的专利,我们大有可为。”在皮山农场中学,回访团队教师周福军感受到阵阵暖意,一个小姑娘主动拉住她的手,迎面过来的小男孩与她拥抱并留下合影。“暖人的举动让我从心里感受到孩子们的淳朴、热情、可爱。”周福军说。在回访过程中,她看到学校教师心中浓浓的教育情怀,看到教师为提高班级凝聚力、促进民族融合作出的努力,也看到了学生奋发向上的劲头。

在四十七团中学的“薪火长廊”,学生志愿者古再丽努尔·买买托合提用清脆流畅、铿锵有力的普通话,为回访团队讲解了各个时期的老兵故事。学校将“老兵精神”充分融入课堂,老兵精神在这里得到传承。

“我们也会从中汲取力量,赓续红色血脉,在工作中守正创新、守正立德、培根铸魂。”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教师朱曙明感叹道。70年前,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平暴剿匪,屯垦戍边,建设边疆;70年后,新一代教育工作者接过老兵的火炬,甘做大漠上一株无私奉献的胡杨。

交流中,当地一些学校和教师反映师资匮乏、学生迁移能力提升慢等问题。在新建的二二四团完全小学,回访团队留意到学校空荡荡的图书吧……问题不断生发,但坚持下去总会解决或有所改变,比如回访教师离开二二四团完全小学后筹备了捐书事宜,3000余本图书正从北京奔向昆玉。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当地教师表示,他们有信心在教育同人的帮助下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共同守望那颗真挚的教育初心。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01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