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笔谈

推动教师培训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21 作者:朱生营 王 芳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今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并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以崇高使命,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教育家精神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四有”好老师重要论述的强化、升华和发展,为推动我国教师培养培训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对于我国教师培养培训具有举旗定向的重要指引作用。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要求教师培养培训必须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和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教师践行师德能力。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教师作为育人者,其师德养成必须放在首位。提高教师践行师德能力,必须强化理论武装,激发教师的师德情怀,把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必须弘扬高尚师魂,铸就教师的师德规范,树立终身从教的坚定信念,将教育家身上独特的爱国精神、教育思想和人文价值引领浸润融入自身的学习成长过程;必须贯通培养培训全程,注重教师的师德践行,要在教育实践中体认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系统设计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课程,使之贯通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要求教师培养培训必须以教育家精神为标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古往今来,教师都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何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成长的关键问题,只有运用丰富的育人智慧,秉持诚挚的躬耕态度,才能达到教育深入学生、深入心灵、春风化雨、造就良才的育人效果。在新时代教师培养培训过程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要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培养教师综合育人能力,特别是培养教师技术融合能力方面下功夫,积极引导教师勇于学习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勇于优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授课、育人评价乃至教学模式,深入体验和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规律,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要求教师培养培训必须以教育家精神为追求,全面提升教师的素养情怀和境界格局。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的格局教育和境界教育,在“学以成人”的基础上再“学以为师”,所以教师是一个既要有仁爱根柢又要有超越精神的神圣职业。教师是既赓续历史传统又走在时代前列的人,新时代教师要全面提升素养情怀和境界格局,努力拓宽国际视野,在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中,做真正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有格局的新时代“大先生”。

教师培训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支撑,作为教师教育的实践者,作为教师发展的助推者,对于教师培训者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以更高站位提升对于教育家精神的认识。当前,我们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在时代中孕育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赋予了建设教育强国强大的精神动力,广大教师培训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以系统思维深入理解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教育家精神对新时代教师的师德能力、教书育人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实践要求,作为教师培训者,要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从“四有”好老师到教育家精神系列论述的丰富内涵,在培训工作中举一反三加以实践,努力开拓教师培训从关注方式模式到关注人的发展和精神引领的新局面。

再次,以更实举措引领教师培训内涵式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加强精准培训,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关注内容和精神层面,助力教师成为好老师、教育家。一是要提高政策理解力,加强标准意识。理解国家政策,了解该做什么;理解工作部署,知道要怎么做;理解标准指南,知道如何做得更好;二是掌握教师职业发展规律和教师培训规律。研究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等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研究成人学习规律,掌握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指导解决;三是提升培训专业化水平。在培训者素养、培训管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不断提升专业程度。在培训内容上,系统化设计安排培训课程,重点提升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教育技术创新为手段,大力推进教师培训内涵化发展,更好地服务教师的实际需求。

最后,以深度情怀为教师提供更优服务。作为教师培训的实践者,我们是站在教师背后的人,是助力教师向“教育家”走近的支撑者。十多年的“国培”实践传递给我们的经验是,教师培训培养环节多、事务繁杂,需要有责任有情怀,更需要加强对“人”的关注,只有通过精神境界、培训文化、社会文化等的精神和文化引领,才能真正实现培训的价值。作为教育事业的幕后工作者,我们要激发情怀,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做优服务,以更充沛的感情,精准精细地全身心投入到这项特别需要爱的事业中。

(作者朱生营系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王芳系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教师)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22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