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以龙舞为傲,大蠕龙雍容华贵、气势磅礴,长达50米,曾在国庆阅兵式、奥运会开幕式上献礼全国人民。“竞技龙”有严格的技术规范,具有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特点,国家体育总局对于这种竞技运动所采取的规定动作和道具均是以铜梁竞技龙为标准的;而颇具特色的铜梁火龙距今已达千年历史,人龙交相辉映,铁水漫舞,令人叹为观止;铜梁龙灯也以品类繁多而令人津津乐道。铜梁龙舞与铜梁龙灯彩扎工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也因此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处于重庆市铜梁区东部,学校体育教师与舞蹈教师将龙舞与本校实际相融合,训练龙舞竞技队员,创作龙舞表演节目,积极将优秀的民间技艺向下一代渗透。与龙舞相比,龙灯彩扎工艺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做得十分有限,原因有二:一是铜梁龙灯的扎制工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有扎架、裱糊、彩绘、整理、总装等五大制作工序,备制材料困难,场地要求严格,学校教学区域难以大规模开展教学;二是学生对铜梁龙的造型特征缺乏认知,无法对其进行美术再创造。
为了克服这些难题,学校美术团队经过几轮思想碰撞锁定了课程方向:以文创小产品设计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铜梁龙形象、纹样、色彩特征,让学生逐渐实现了解铜梁龙、创造铜梁龙、传播铜梁龙三个目标层次。
深入了解铜梁龙特征
为了准确归纳铜梁龙艺术造型特征,博物馆成为教学研究的首选地点。铜梁博物馆展厅里陈列了用彩扎工艺制作的竞技龙、大蠕龙、稻草龙、鲤鱼龙等各式造型,教师采集图片,为研究艺术造型特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佐证,也为后面阶段的教学与创作提供了图像基础。
探访铜梁龙非遗传承人是探索铜梁龙艺术造型特征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邀请非遗传承人曹胜琼入校教学——曹胜琼带着一大包材料来到学校,从捻纸、绕圈、上嘴线、鼻洞、唇腮线等方面开展教学。当铜梁龙的形象在曹胜琼手上逐渐成形,师生对铜梁龙的造型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重庆大学教授戚序有一幅作品,将铜梁龙彩扎工艺用版画形式记录下来并进行理论分析。学校将其作为理论重点,结合观察探访成果,让铜梁龙的造型特征课程设计在教师心中逐步成形,其造型、色彩、纹样理论也逐渐明晰。
造型上,铜梁龙是典型的中华龙,有“九似”的特征,而且龙鼻突出、鼓目扬腮、曲唇飞鬃,最具特色的鳞片造型为瓜子状,又被称为“瓜子甲”。色彩技法上,铜梁龙采用中国传统的“退晕法”,并采用三原色作为色彩的色相,加上传统的粉线与墨线装饰,整体色彩明快简洁且具有装饰性。
铜梁龙通体由中国传统纹样构成:龙喜水——腹部有水纹,龙喷火——脊部有火纹,龙腾云——身边有云纹,龙易怒——眼部有雷纹。中国传统纹样中,纹必有意,意必吉祥:水纹是风调雨顺,生命的象征;火纹是太阳的使者,光明宏大的象征;云纹是祥瑞运气,吉祥高升的象征;雷纹则是威严与权力的象征。
逆向设计铜梁龙课程
根据铜梁龙的造型特征,教师开始了一系列图案创作和文创产品设计活动,共分为5个组,分别对应龙的吉祥图案、剪纸图案、印章印面图案、织物图案、立体图等方面:采用印刷工艺,为礼品包装、红包、团扇面等创作吉祥图案,制作出来的红包成为学校的新年礼物;将剪纸图案“鱼跃龙门”应用于文具系列设计制作;通过肖形印印面课带领学生制作龙虎肖形印;为铜梁设计竞技龙、火龙、荷花龙等系列铜梁城市IP形象,印制在抱枕、四件套、口罩等产品上,为生活增添民间喜庆色彩;用陶瓷土创作立体龙造型,烧制出一系列茶具……
完成教学素材的创作后,又该如何兼顾课程的功能、目的、实用性?如何协调基础知识与产品设计的课程比例?太多的问题盘旋在教师讨论会里。最后,学校调整步骤,进行“逆向思维”操作,逐一打磨教学设计,完成了8课共16学时的教学设计:第一章“你好,铜梁龙”,溯源中华龙、铜梁龙的历史及发展,学习铜梁龙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第二章“文创铜梁龙”,包括龙礼祥瑞——新春吉祥铜梁龙图案及产品设计(红包、贺卡),鱼跃龙门——文具的铜梁龙图案创作及产品设计(单色剪纸图),方寸之间——印章的铜梁龙印面图案创作(印面图案),龙翔瑞居——织物的铜梁龙图案创作及产品设计(抱枕、口罩),游龙戏水——瓷器的铜梁龙立体图形创作及产品设计(茶杯、盘子)等;第三章“赏析铜梁龙”,进行铜梁龙装置艺术欣赏及龙文化主题公园设计规划。
创意制作铜梁龙产品
如何在不增加美术教学课时的情况下,既能完成国家美术教材,又能实施铜梁龙的系统教学?
一是融合教材,学习铜梁龙。经过研讨,学校决定拆分铜梁龙学习内容融入美术课堂。比如,在“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一课中,教师结合其他民间美术形式,融入本地的铜梁龙文化溯源、传统民俗活动进行教学。又如,在“卡通故事”一课中,学生进行铜梁龙的IP形象设计,这部分内容融合了铜梁龙的造型、色彩等特征,学生通过形象设计理解卡通IP对于文化发展传播的推动作用。学生创作的卡通IP形象虽然手法稚嫩,但在绘画过程中他们会再次了解、揣摩铜梁龙的形象特征和文化特征。
二是绘制图案,创造铜梁龙。对于学生来说,将最具特征的造型分解,重新融合在器物上就是一种创作。比如,“文明之光”一课原是彩陶、青铜、陶瓷艺术赏析课,但教师融入铜梁龙茶具茶杯制作内容,增加了实际操作的部分。教师具化、抽离铜梁龙特征,引导学生尝试借鉴铜梁龙的局部进行创作:有的为杯子增加一条龙尾或龙角,有的化盘子为一朵“瓜子甲”状的莲花,有的将龙身制作成杯体……基础图案创作是文创产品设计的核心。在“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一课中,教师训练学生对纹样的欣赏力和创造力,从简化形象、线条练习、结构组织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纹样创作练习。学生自由创作的时候,也会采用铜梁龙身上典型的中国传统纹样,根据主题进行具体表现。
三是创设平台,传播铜梁龙。文创产品设计的目的是借助产品传播文化本身,因此教师也将这样的任务传递给学生。“六一”儿童节,美术组开展“番茄创意集市——文创铜梁龙售卖区”活动,为学生提供铜梁龙系列文创产品的售卖渠道。所有学生前期创作的文创产品悉数登场,500多件文创产品找到新主人。铜梁区美术家协会、文化馆等单位也积极联系学校,帮助师生的铜梁龙文创设计作品走到社会,真正成为铜梁龙乡的宣传产品。
近年来,随着对文化的重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继进入校园进行教学与传承,学校应该深入思考非遗文化如何与教学模式、时代特点相结合。学校利用铜梁龙集传统纹样、造型、色彩于一体的特点,将其运用到美术教学之中,用学校自己的方式守护、传承、发展铜梁龙文化,让铜梁龙文化在校园中灿烂绽放。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巴川中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29日第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