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越过奔向新课标的第一个跨栏

发布时间:2023-11-28 作者:唐德喜 来源:中国教师报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实施已一年有余。一线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如何把新课标的理念转化为现实的课堂教学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更是难点。

前不久,我在与青年教师刘琳研磨《示儿》一课时,运用结构化思维进行教学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示儿》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一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人文主题,以“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语文要素。

备课和试讲中,最让刘琳感到困惑的是与《示儿》有关的资料繁多,如何在40分钟内让学生有效运用资料,突破时空阻隔,感受陆游在诗中蕴含的情感呢?基于结构化思维,我们共同搭建起“诗意中的陆游——写作背景中的陆游——个人生平中的陆游”基本教学框架,将相关联的碎片化资料重整归类嵌入教学中,使教学过程呈现逻辑进阶的设计。

教学“诗意中的陆游”时,刘琳点拨学生明白:教科书提供的古诗本身就是走进陆游的基础性资料。书下注释及查到的关于诗中难理解的“九州”“家祭”等资料,都能够使学生透过古诗对陆游的为人及诗中情感有更深入的感悟。

教学“写作背景中的陆游”时,学生查找到北宋和南宋的地图变化、南宋百姓在外敌入侵时的遭遇,以及当时爱国人士的境遇等,资料的有序引入使学文与悟情相得益彰。

教学“个人生平中的陆游”时,学生真正走进了陆游。经过学生整理后的资料让刘琳眼前一亮,资料不再是碎片无序的,而是学生对古诗情感体会的最好助手。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人在一定时间内接收的信息也是有限的,无序烦琐的信息会使人对事物理解产生混乱,而结构化思维能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课堂教学结束后,刘琳不由感叹:这样的学习过程结构清晰,引入的资料与学生的理解产生了有意义的关联,自己对陆游的认识也加深了,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结构化思维解决了刘琳的困惑,但这样的问题并非仅仅出现在一节课上。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其他学科教学也需要用结构化思维优化教学过程,例如科学学科在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时,变成了活动的简单叠加,缺少整体的进阶性设计,从而难以指向重要观念的归纳与提取;英语学科在开展趣味性游戏活动时看起来热闹十足,但是活动缺少系统性、整体感,更缺少思维含量推动语感的形成。

结构化思维的特征就是完成任务时目标明确,有效运用资料并能采取务实有效、逻辑递进的行动计划加以落实。其实,对于“结构化”的提法有很多,诸如结构化面试、结构化设计、结构化教学、结构化分析、结构化数据、结构化管理……看来,结构化是普遍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也提到了“结构化”,由此看来,结构化既是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也是学生知识形成的最终特点。

然而,把握课程内容结构化是教学起点,实现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化是终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从而搭建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桥梁:

其一,建立基于素养导向的结构化教学设计。一如上面提到的,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逻辑,立足于发展学科关键能力;科学使用教科书,有针对性地运用课内外教学资料;设置切实可行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在层层进阶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其二,在学习任务背景下,设计体现迁移运用的结构化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在新知旧知的联结中,在不断正向的迁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其三,设计结构化的评价量规。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中,离不开评价;以评价为支点,能够撬动教材使用和教学方式的转型。但评价量规制定一定是以结构化的清晰描述界定学生预期达到的目标层次。

一节课、一个单元的设计,都离不开结构化思维,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一思维,就能够使教学视野从局限于其一知识点的狭隘中解脱出来,系统化地通盘考虑教学,这应该是奔向新课标越过的第一个跨栏,也是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所在。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学院,本文系吉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2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测评项目开发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22ZD006)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29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