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苏扬州个园,犹如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铺展在眼前。如果说景点有性别的话,那个园一定是一位气质超凡脱俗的江南佳人,令人着迷的不只是她的外表,更是她的意境。
个园始建于明代,原名寿芝园,清嘉庆年间盐商黄至筠在寿芝园的基础上改建为私家花园。园主人是个红顶儒商,兼有诗画之能,种了各种竹子供人欣赏。因为竹叶特别像“个”字,故而得名个园。
从北门入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万竿修竹,挺拔作万箫吟风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写“雨后春笋”之意,点破“春山”之主题,似乎在提醒游人:春景虽好,然而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味,才能悟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
导游说,个园是扬州赏竹的最佳去处,是江南地区的“竹谱库”,有60多种竹子,其中以斑竹、方竹、孝顺竹、龟背竹等最为珍贵,可见园主人对竹子的痴迷程度。这不禁让我想起苏东坡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些竹子经过园主人的精心布局,无论生长在哪个角落,都觉得灵气十足、意趣无穷,尽显江南园林的意境之美。
个园是知性而低调的,最有特色的除了各种翠竹,还有四季假山。随着游人的队伍往里走,紧挨拱门的花坛边,可见太湖石错落其间,状如十二生肖,惟妙惟肖。花坛一侧有石屋厅堂,可供客人围坐品茗。凉风从旁边的竹林吹过,意境不断变换,有种自古典穿越现代之感。
走过一座小石桥进入夏园,在山巅四方亭俯瞰假山四壁,只见叠石堆砌精妙。在悬崖石隙中,有松柏、银杏、香樟等名贵树木兀然而立。青藤偎依着假山,从山坡倾泻下来,向游人诉说它久远的历史。假山脚下有一方池塘,睡莲织成翠毯,将水面盖得满满的,挤挤挨挨不留一丝缝隙。坐在池塘边的石头上观赏游鱼,鱼戏莲叶,微波荡漾,掬水在手,十分惬意。
离开夏园,拐进园主人的起居区,其风格是中式宅院,五排建筑以“福、禄、寿、财、禧”吉祥之意命名。由南而北,最南为门楼,乃家佣所居,其后每纵有数进,每进三间。进与进之间有天井,天井上方有四面屋檐,向天井倾斜,取意为“四水归堂”。每进之间有门相通,既分隔而居,又隔而不断,体现了中国式家族的生活态度。
走出宅院,顺着长廊向东,不远处就是秋园。秋山横亘,朱红色的黄山石层层叠叠,枫树在石旁伸展着枝叶,处处充满秋的韵味。据导游介绍,这里的假山有数个入口,但能通向冬园的只有一条小道。步出秋意浓郁的秋园,踏上石径小道,便来到冬园。冬园以灰白为基调:灰白的假山、灰白的铺路石、灰白的墙壁,大有“银装素裹”的美感。在高大厚实的墙壁上,一米多高的地方,不规则排列着20多个圆孔,每个孔直径不超过30厘米。这些小孔究竟起什么作用?原来,冬天西北风穿过墙洞,发出“呼呼”吼叫,寒风凛冽的意境便藏在其中。
大约用了两个小时畅游个园。总体而言,个园南部为住宅,中部为花园,北部为万竹园,东部为休闲区域,将“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四季美景巧妙融合,以其独特的山水风格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作品。
个园,在传承中嬗变,既有底蕴深厚的过去,又有不断创造着的未来。这样的个园古往今来谁能不爱?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便很有眼光,他对个园的竹子作了真情告白:“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扬中市金山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29日第1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