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高中课改如何绕过“雷区”、洞见“盲区”,寻找学校整体推进课堂改革方案的最优解?为此,中国教师报创课进校园公益活动(第七站)暨高品质课堂教学研讨会走进河南省漯河实验高级中学,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方法”,集中盘点中小学特别是高中课改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发现一项全新的教学成果在一所学校落地转化的秘密。
会上,与会专家就课堂教学改革要关注什么展开了研讨。我们以为其中有两点是不变的。
其一是求真。做人做事重在真实,课改亦是。不真的教师难以培养出求真的学生,以学生为工具,靠表演求得的一时掌声,“课堂的真实”在什么时候都是第一性的,即使它有时候并不好看。教育是要用良心去做的事业,务必求真务实,这就需要教师做事前要问问自己:我这样做真的是为了学生吗?这是真实的吗?
另一方面,纵然方法、思想、技术等层出不穷,但课堂和学习的本质始终没变,教与学的关系没变。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黄春在报告中一针见血:“孔子、苏格拉底时代,和今天这个时代,课堂理念有本质差别吗?没有,只是物的改变,本质上还是师与生的交流。”所以,教师要把握住最真的这个“真”,“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才能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让改革达到最佳效果。
其二是平衡。希腊先贤告诫世人,过犹不及;孔子则推崇中庸之道。所谓课堂,无非师与生、教与学,二者似阴阳交互,又似日月流转,保持平衡方可和谐高效。此前课改的常见误区是“捧一踩一”,打破了这种融洽关系:教师独占课堂,你说我听,说一不二,罔顾意见;将学生抬得过高,太放纵其“自学”,又会陷入低效的泥沼。
会上,复旦大学教授张学新的“对分课堂”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其精髓便在于“对分”二字,“根本理念是在对立统一中,以科学的方式分配学生活动的掌控权,既要消解教师的权利,约束其教学随意性,也要增加学生的权利,如发言权、评价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不是一步到位,不能肤浅地一半教一半学,而是如阴阳平衡一样的教学平衡”,其效果已经在漯河实验高中多年的实践里得到了充分证明。所以,真正的课改应寻找课堂平衡运转的轨道,在无限的具象变化中审时度势,如老水手般把稳改革之舵,寻求行稳致远之道。
此两点是打开课改让其真实发生的关键。因为我始终相信人性是相通的,师生间更应如此,正如那句广泛流传的话:教育就是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
《中国教师报》2024年01月17日第7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