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思想力校长

朱燕敏:教育是讲不完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1-16 作者:通讯员 白宏太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这是一所被故事改变的学校,如校长朱燕敏希望的那样,故事温润了教育,点亮了心灵,让每个生命都如此鲜活。

————————————————

几年前的一天下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小塘中心小学校长朱燕敏在教学楼里巡视,看到走廊里躺着半只番石榴,石榴籽散了一地,还有道道痕渍。

这是哪个淘气包干的?第二天,朱燕敏在校园广播里用一个童话故事讲了半只番石榴的“遭遇”。故事的最后,朱燕敏借番石榴之口告诉小朋友:要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这个校园。

一周后,大队辅导员跟朱燕敏说:“自从您讲了这个故事,校园卫生大有好转,以后您能不能经常给学生讲讲故事?”

从此,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就多了一个校长讲故事环节。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不经意的、看似平淡的小事,经朱燕敏讲出来,变得有趣而耐人寻味。这就是“励人故事会”的由来,每周一个故事,一直坚持至今。偶尔朱燕敏出差错过,学生就会提醒她:“校长,您还欠我们一个故事呢。”

这个校园里似乎总有讲不完的故事。

找到教育“保鲜”的秘诀

写教育故事,是朱燕敏初上讲台时形成的一个工作习惯,没想到一写就是30多年。

1992年,朱燕敏师范毕业回到家乡,在佛山市南海区小塘镇做小学教师。学校小小的,只有90多个学生,7位教师。朱燕敏除了任教一年级语文,还要兼任其他年级的不同学科,成了名副其实的全科教师。

作为语文教师,她引导学生写日记,在文字中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读着学生天真无邪的话语,她常常忍不住笑出声。学生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她像知心姐姐一样给出长长的回复。不仅如此,忙完一天的工作,她也喜欢记录课堂上、校园里、生活中的趣事,特别是学生、同事或家长让她感动的细节,这些都成了她经常回味的美好记忆。

还记得,工作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一大早打开宿舍门,她惊奇地发现门把手上挂着一个保温杯,还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老师,小心烫!”打开一看,原来是学生家长煲好的热汤。那一刻, 18岁的她感动得热泪盈眶,心想:当一个老师,可真幸福!

在以后的岁月里,像这样温暖的瞬间都被她用文字定格,也让她庆幸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更重要的是,在这样有温度的文字中,朱燕敏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职业自觉,慢慢学会了理解儿童、理解教育。

小李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每次写作文都只写一两行。朱燕敏接手这个班的语文课后,开始带着孩子写童诗。小李慢慢喜欢上了写诗,作文也越写越好。朱燕敏在班上不吝表扬,搂着小李的肩膀问道:“你以前作文为什么只写一两行呀?”“那时候我的脑袋睡着了。”小李不好意思地说。“那你现在为什么能写得又好又长?”朱燕敏追问道。“老师,因为我的脑袋被你叫醒了!”小李说。

“我的脑袋被你叫醒了!”听着孩子充满童趣的回答,朱燕敏既开心又感动。“每个孩子都像孕育奇迹的种子,身为教师,我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阳光、水分和温度,唤醒他们生命的潜能。”朱燕敏在这篇教育随笔的结尾写道。

写作成了朱燕敏快速成长的助推器,全镇举行教师征文比赛,年轻的她把积攒的素材稍加剪裁,就成了一篇情理兼容的好文章,捧回征文比赛一等奖。

“其实我当初写下这些文字时,从未想过要获奖或发表,只要有所触动就记下来,有时两三百字,有时一两千字。”朱燕敏说。

就是这些形式不一、长短不拘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了朱燕敏成长的足迹,也让她持续保持着职业的敏感与好奇,在看似平淡的生活里,每天都有新鲜的发现,也保有一颗可贵的童心。

把教育“包装”成礼物

朱燕敏身上似乎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她总是能很快融入孩子中间。

曾经有一次,一位同事和朱燕敏同行,看着学生跟校长亲密无间的样子,她有点“嫉妒”地说:“他们都抢着跟你打招呼,把我当透明人了!”

“哈哈!”朱燕敏不禁乐了,她想了想,认真地对同事说,“也不能怪他们偏心,你要想一想,自己平时认真跟孩子打招呼了吗?”

曾经有一次,朱燕敏在校园里边走边编辑一条微信。迎面走来好几个学生向她问好,她都机械性地回了句“你好”。突然,她听到一个男孩的声音:“朱校长,您认真与我打招呼了吗?”朱燕敏心里一惊,连忙放下手机,郑重地走到男孩面前说:“真对不起,刚才是朱校长不对,以后我一定认真与每一个同学打招呼。”男孩笑了,冲她竖起大拇指:“校长好样的!”

这件事被朱燕敏写进当天的教育随笔,也时时提醒自己:尊重学生,要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从此碰到学生向她问好,她一定会看着对方的眼睛,微笑着予以回应。也因此,学生真正把她当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时候,她正拿不准这周的“励人故事会”该讲什么,学生就会给她出主意:“校长,我发现了一件事,你该说说……”学生提供的素材让她真的有了讲不完的故事。

同时,因为多了一分尊重,在每一个故事背后,朱燕敏都会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珍贵的童心。

一天,两个六年级的男孩女孩被送到她的办公室,值勤老师说,他俩在顶楼天台“约会”,据说男孩带着一封给女孩的“情书”,但死活不肯交出来。

这两个孩子,朱燕敏都认识,男孩是校篮球队的,女孩是校田径队的,都已经长成了小大人的模样,这时候低着头等着挨训。“快坐下来说,到底怎么回事?别着急,老师也没说你们做了什么。同学之间聊聊天很正常呀,完全可以光明磊落一点嘛。”朱燕敏说,“你们聊什么了?”

“嗯,聊篮球,还有田径。”女孩说。“那很好呀,多学习对方的优点,共同进步,以后可不要躲起来聊天了。”朱燕敏说。

两个孩子的神情似乎放松了下来,朱燕敏接着说:“其实呀,我读书的时候也是校篮球队的,我是打小前锋的,也会有男生对我有好感呢。”看着两个孩子一脸惊奇的神情,朱燕敏问:“但你们猜,我那时候是怎么想的?”

就这样,两个孩子不再抵触,他们跟校长聊篮球,聊学习,聊未来的理想。最后,男孩从口袋里掏出一封叠好的信:“校长,这是我写的信,给您看!”

朱燕敏笑了:“这是你们的小秘密,我不用看,但我相信,你们已经懂得了以后该如何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一件看似棘手的“早恋”事件,就这样和风细雨地化解了。在朱燕敏看来,面对这些还不成熟的个体,把复杂的事情简化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她把这些故事整理出来,分享给教师、学生和家长听,每一个故事都像是被她精心包装的礼物。

故事里,让教育慢下来

小塘中心小学是朱燕敏专业成长起步的地方,多年后又回到这里任校长。重回旧地的她,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校舍略显陈旧,教学楼急需修缮;教师队伍渐趋老化,专业发展缺乏后劲;外来人口涌入,办学规模扩大,带来许多新的管理难题……“二次创业”的她如何为教师注入成长激情,找到撬动学校品质提升的杠杆?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朱燕敏深知教育故事、随笔的写作对于个人教育理念、职业价值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她引领教师写教育故事、记录教育生活,哪怕是三五行文字的简单记录,都是有价值的成长积淀。

“教育故事写作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既改变了我的教育教学,也改变了我的家庭。”体育教师何结玲说。

何结玲印象最深的是6年前朱燕敏上任后的第一次全体教师会。那次会上,朱燕敏没有讲什么宏伟目标,而是跟教师讲起自己的成长故事。听着她娓娓道来,何结玲感觉像一股清凉的泉水流进了心里。“那段时间特别烦躁,工作多年,觉得没什么成就感,也不知道该如何改变,校长的故事让我心里一动,仿佛找到了一个方向。”

不久后的一件事,真正改变了何结玲。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小男孩,学校想尽办法教育他都收效甚微。朱燕敏了解情况后,决定开一次家校“会诊”。朱燕敏坦诚地指出家教中的问题,对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一一支着儿。

家校会诊以后,朱燕敏建议何结玲把这个教育案例写下来,继续追踪男孩的成长。在家校共同努力下,男孩逐渐有了可喜的变化。从这件事开始,何结玲也爱上了教育故事写作,越写越尝到其中的甜头。

“写作教育故事改变了我的心境,让我慢下脚步,享受教育。”何结玲笑道,“因为学会了赏识,现在我的家庭关系也有了很大改善,婆媳关系变好了,我爱人也夸我越来越温柔了。”

用故事“治理”学校

就像柔化剂一样,在这个校园里,那些被发现、被记录、被分享的教育故事,正用柔弱却持久有力的方式,一点一滴地改变着学校文化。

春天,校园“风铃苑”里30多棵黄金风铃木开花了,金黄色的花朵挂在枝头,煞是好看。可学生发展中心却接连收到投诉,说四年级学生课间经常跑进去,使劲摇着树枝,把花朵摇得满地都是。

碰到这种情况,按照惯例就是一纸通报批评,班级被扣分,学生做检讨。可是,这么做就真的解决问题了吗?这一次,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和班主任决定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学生经过调查,在全校推出了“我为学校美景代言”的活动提案,美化风铃苑的任务就落在了四年级学生头上。

最终,学生自主设计了美化方案,请来花工、电工、家长、美术教师一起参与,在风铃苑周围用废旧轮胎做围挡,用油漆把轮胎刷成五颜六色,画出美丽的图案。学生用妙手让风铃苑变成校园里一道美丽风景。

从此再也没有人跳进风铃苑搞破坏,偶尔有人想进去,就会有学生出面制止,这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怎么能让人破坏呢?

一次违纪事件经过巧妙引导,最终变成了一次自我教育的主题活动,也催生出一个美不胜收、充满智慧的教育故事。

“故事是肥料,让校园变成一片沃土,无论种什么都能茁壮生长,开出美丽的花朵。”朱燕敏说。

就在学校最新的三年发展规划中,朱燕敏进一步挖掘“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办学内涵,在学校里开展故事研修,通过教育故事研讨会、青年教师成长营、龙唐教育故事年会等载体,形成日常的教育故事交流与研修机制。

学校改革每周例会,引入故事分享的环节,工作汇报变成用5分钟讲一个教育故事,短小精悍的故事更能引发他人的共鸣,让学校的日常管理变得创意无限,也充满了温情与关怀。

教师的纯朴与可爱,深深地感动着朱燕敏。这几年,学校的硬件得到提升,学校软实力的增长更是有目共睹。每一次区里、镇里的教师赛课或评比,小塘中心小学的教师都榜上有名。最近一次区镇名师评选,小塘中心小学的人数翻了3倍。同样让朱燕敏骄傲的是,这几年,先后有5位她当年教过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回母校任教,这个“有故事的学校”一直是他们的依恋。

从朱燕敏身上,教师也总能得到精神的感召。几年前,为了给特殊儿童创造更好的条件,朱燕敏优先建设了特殊儿童功能室,而她和同事们一直在集装箱改造的简易办公室里工作。

这是一所被故事改变的学校,如朱燕敏希望的那样,故事温润了教育,点亮了心灵,让每个生命都如此鲜活。

去年是朱燕敏从教30年,她从自己的几百篇教育随笔中选了100多篇,编辑整理成了一本教育叙事文集,题目就叫——《教育是讲不完的故事》。

(朱燕敏,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小塘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原校长。近年来从故事德育、故事教研入手,点燃师生的生命自觉。先后荣获全国科研先进工作者、区优秀校长等称号。出版专著《教育是讲不完的故事》)

《中国教师报》2024年01月17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