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纵横谈

筑牢乡村学生心理健康“防火墙”

发布时间:2024-01-31 作者:余民强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每学年对大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受访专家认为,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征,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真实有效,避免评估工作流于形式而导致效果大打折扣。

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每学年进行一次评估非常必要,但据我观察发现,推进每学年一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乡村中小学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乡村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缺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基本都是班主任处理,而许多班主任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有力使不上;乡村中小学虽然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没有专业心理咨询师就会形同虚设;受应试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和心理健康在乡村中小学不受重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不尽如人意,被其他学科占课现象严重;乡村学生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接纳程度不够,甚至有学生选择逃避。

推进每学年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举措,但要防止学生心理状况评估在乡村中小学走过场。我认为,乡村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能仅靠每学年一次的评估,还要把功夫下在“评估”之外,多措并举筑牢乡村学生心理健康“防火墙”。

首先,要配齐乡村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没有专业师资,即使每学年进行一次评估,学校也很难运用评估结果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而指望非心理专业教师利用专业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结果准确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无异于缘木求鱼。

其次,要加强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乡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乡村中小学领导、教师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加强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能力;加强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建设,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解答学生的心理问题,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对乡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最后,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合作,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够有效服务学生,最大限度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减压,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全社会要转变观念,弱化考试的评价功能,减轻学生的压力。

总之,在乡村中小学推进每学年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要切中乡村中小学生的实际,防止流于形式。乡村中小学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脱只重视应试教育成果和学生只需要文化课成绩好的旧观念,尽可能通过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等举措帮助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起心理安全屏障。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平江县三市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1月31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