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课程图纸

“桥”见南昌好风景

发布时间:2024-01-31 作者:胡 月 来源:中国教师报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江西南昌,一座被水环绕的城市。与水结缘的城市必然有桥,在南昌,每一座桥都是一件艺术品、一幅立体画,代表着英雄城市的神韵以及品位。江西省南昌市豫章学校教育集团紫金校区立足本土资源,积极开发“‘桥’见南昌好风景”课程,课程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推进,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行自主选题、发现探究、自主实践体验。

课程目标

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学校把语文、数学、美术、劳动、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课标、教材进行比对和梳理,确定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力求达成以下目标。

让学生走出校园,实地打卡南昌大大小小的桥,提升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语言组织表达、沟通协作等能力。

通过进一步探究桥的各个部件,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提升绘画制图能力、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队合作中感受团结的力量。

从水面上的桥延伸到立交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发散思维,让学生感受城市的发展变化,增强时代感和荣誉感。

通过畅想未来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课程内容

课程从文化美、结构美、力量美、活力美及科创美等方面对南昌的桥进行多角度了解,每个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思考每一座桥的名称、来历及其文化内涵;思考桥的构成,分解研究各个部件;通过实验探究部件的受力,思考立交桥对城市交通的作用;设计搭建未来桥的模型;等等。

每项学习任务都可以分解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学校组织相关的学习活动和相应的学习时间。比如,“部件的受力”任务学习目标为:探究桥梁桥面、桥墩、桥台、斜拉索、主梁之间的受力关系,思考如何实现桥的承载量最大化。学生在一个月内开展如下活动:自主查阅桥梁构造的相关知识,比如桥梁建设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学科知识;自主进行纸桥实验,发现桥墩、桥面、斜拉索等部件的形状、位置、角度等与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讨论并改进实验步骤,得出结论。

课程实施

根据项目化学习手册,学生主要通过以下五个阶段开展项目化学习。

我眼中的桥——生生不息的文化美。南昌的桥梁众多,有传承历史文化的状元桥、灵应桥;有彰显红色文化的英雄大桥、八一大桥;有蕴含乡土文化的豫章大桥、生米大桥。学校组织师生走出校园寻访南昌大大小小的桥,从桥的名称、建造时间到类型及作用,再结合学生了解的桥梁建造过程中感人的故事、建桥背景、用到的最新科技等,通过视频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学生眼中的桥传承古今、连接交通、见证发展,是历史的印记,是时代的脉搏,是文明的进步,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美。

桥的词典——环环相扣的构造美。学生将实地考察的八一大桥、南昌大桥、英雄大桥等画下来,通过仔细分析对比这些桥的构造,参考相关书籍资料,将自己的发现手工绘制成一本桥的词典:斜拉索桥——如南昌大桥,悬索桥——如洪都大桥,石拱桥——如状元桥,浮桥——如赣州的古浮桥。一座桥通常由桥面、桥墩、主梁、支座和桥台构成。学生通过彩绘部件展板、绘制手抄报、制作手工桥等方式,介绍桥的形态,展示桥的结构,了解各部件的作用。一个个部件构成了一座座桥,学生对桥的各个部件进行仔细分解研究,不仅深入了解了各个部件的名称及作用,也感受到了桥环环相扣的构造美。

部件的受力——面面俱到的力量美。学生秉持环保、自主和自然的理念,糅合力学和美学的相关知识,利用废纸、易拉罐、盒子、杯子、铁丝、毛线、光盘等材料,通过奇思妙想、智慧碰撞,制作出丰富多彩、美观大气的桥梁模型。有驼峰突起的拱桥、造型美观的梁桥、气势宏伟的斜拉索桥。

一张又薄又轻的纸,经过折、卷、粘能够承载重物,可以制作出超乎力量的纸桥。所以在制作美观桥梁的基础上,师生一起从最简单的纸桥出发,研究了桥的受力情况。首先从桥墩开始,学生用普通的A4纸先后折叠成正方体、三棱柱体、圆柱体等,然后用硬壳纸平铺其上做成桥面并不断放置书籍,测试不同形状桥墩的载重量。其次是对于桥面承重力的研究,师生通过不断尝试发现:纸张改变形状后整体增加了厚度,可以大大提高抗弯曲的能力,承重能力增强了;桥体的切面形状不同,承重能力也不同;组合结构的纸桥比单一结构的纸桥承重力更大一些。最后是不同桥梁的稳固性,与梁桥相比斜拉索桥的钢索拉成直线,与索塔、主梁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可以增加桥的坚固性。

通过一系列实验和实践,学生在制作桥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数学、力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知识,精确到每一个角度、每一根拉索、每一个桥墩,令人赞叹不已。

最“热”的桥——欣欣向荣的活力美。随着城市的发展,南昌建设了许多立交桥,学生将目光从水上的桥延伸到城市里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小组分工协作,解读最“热”的桥:南昌市有哪些立交桥?这些立交桥之间有什么联系?立交桥如何建成?立交桥对城市的交通起到什么作用?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走访问卷、查找资料、询问专业人士,回到小组内整理得到的信息,同伴之间交流讨论,形成学习成果,感受立交桥传递出的城市欣欣向荣的活力美。师生通过走访和研究发现这些立交桥为城市交通带来了许多好处:加快城市建设发展,改善城市容貌;缓解分流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缩短出行时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城市新地标,也是城市对外形象宣传的好名片。

未来的桥——源源不断的科创美。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是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师生从港珠澳大桥中受到启发,进一步思考在未来的时间里又会出现哪些新型桥梁?为了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把学生的创新想法通过动手实践展现出来,学校邀请本土桥梁建筑方面的专家进课堂,为学生进行经验传授、知识讲座和实践指导。有的学生尝试利用常见材料搭建出可以折叠的斜拉索桥,专家引导学生用橡皮筋做桥的斜拉索;有的学生尝试设计未来桥的图纸,用笔画出未来桥的雏形,专家现场演示图纸的绘画方法,如何确定比例等。思维是灵动的,创意是无限的,一件件未来桥的作品展现出源源不断的科创美。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以表现性评价为主,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团结合作精神、探究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维度进行,根据项目学习手册上的评价目标,采用“一项目一评价”的方式。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化学习手册,分阶段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小组将过程中的收获通过制作小视频、绘制手抄报、彩绘展板、手工搭建未来桥、手绘桥的词典、创作关于未来桥的习作和绘画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文字汇报稿、制作相关主题ppt,在全校进行展示汇报。整个学习过程还结合定性评价,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成果、项目贡献等,评选出项目学习的各个奖项。

“‘桥’见南昌好风景”课程旨在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变革教育方式,让学生的学习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延展,从独立思考向合作探究延展,从课堂向生活延展,从而达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南昌市豫章学校教育集团紫金校区)

《中国教师报》2024年01月31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