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但“谁来做”“怎么做”,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以“五指成拳,力出一孔”来推进。“五指成拳”,即领导是大拇指,把握方向;学者是食指,指明路径;身体力行者是最长的中指,如中流砥柱;教育工作者是无名指,默默耕耘;家长是小指,缺失小指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五指成拳”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党的领导,定向引航。党建强则教育强。任城区委、区委教育工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确立了“党建立德,思政铸魂”的工作总基调,以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创”)为抓手,成立了“两创”工作专班,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探索跨学科、多学科协同育人,全身心抓实思想政治工作。
学者引领,理念先行。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山东省文明办编写的《如此生活》一书引领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建设,任城区教体局在推广普及上寻路径,与社会资源合作推出“美德健康新生活云平台”,开展美德课程数字化研究。从2020年开始,任城区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团队,在山东省教育厅推动下与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双协同双提升”合作共建关系。经过两年多深入研究出版了《济宁故事》一书,为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榜样示范,躬身力行。电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的初中语文教师周喆直现担任济宁市实验初中校长,他说:“教郭帆时我刚参加工作,各方面都不出色,但工作充满热情,可能自己的某一点触动了他,才让郭帆念念不忘。”为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任城区组建“大思政课”宣讲团,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还把先进人物、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党政干部请进课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会说理的人来说理、让懂国情的人讲时政、让创事业的人讲奋斗。
教师成长,全员育人。2021年,任城区教体局启动了100名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工程,请专家设计课程,采用“1+10+N”模式,即一位培养对象带10位骨干教师,10位骨干教师带N位青年教师和学生,全面提升任城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一位退休老教师甘当宿舍管理员,坚持用挂在宿舍门口的小黑板写温馨提示,并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学生思想工作,一届又一届毕业生最牵挂的是守望者“潘爷爷”……正是这些普通的教育人立足本职、默默奉献,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时代新人。
家校协同,共建共育。孩子的教育贵在家长的自知,引导家长把“成人比成才重要,进步比领先重要,会学比学会重要”根植于心。2020年任城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区中小学家校共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顶层设计、课题引领、师资培训、学校主导的家校共育四条路径。现实工作中,家长固有的观念和习惯很难改变,孩子出现问题往往容易成转变的契机,抓住这一时机沟通就事半功倍。为此,各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把形成的好经验在全市推广。
“力出一孔”就是文化育人。济宁是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任城区教体局十年磨一剑推进传统文化“两创”,用系统思维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思政课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找准融入点,增强课程思想性,全方位围绕“仁义任城”建设工作,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抓实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结合。做好省级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程的实践研究》的总结提升,进一步深化与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合作,成立“仁义少年”思政研究院,探索建立任城教育新载体赋能学校德育工作。
二是抓实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相结合。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工程,助力思政课教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着力打造“因水而起,汇水而盛——长沟镇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融创区研学课程”等,实现不同学段育人目标的一体化推进。
三是抓实优秀传统文化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依托研学课程开展“小主人文化寻根之旅”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和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从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文明礼仪伴我行”“传承好家风”等主题教育活动。如东门大街小学以“适美教育”为引领,深入推进“一校一品”文化建设,让学子眼中有光、心中有爱。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体局党组成员,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YB122)
《中国教师报》2024年02月07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