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办明白教育、守明理之心、育明日之才的“明”校长,需要更多大胆革新、至诚报国的未来教育家。
站在一年的新起点上,校长们可以以“问”的方式进一步明晰发展之路,探寻成长之道。
一问:你是否有忠诚意识?
有一句话说:天下至德,莫大于忠。这是关于忠诚我所听过的最有感触的一句话,也是每个校长应该具备的素养。
这里的忠,既包括忠于国家、人民,也包括忠于人、忠于己。落到做人上,就是以诚待人,真诚厚道,实实在在,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推己及人,不耍小聪明,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落到做事上,就是尽职尽责,交给你的事,你能尽心去做,做得出彩,干得漂亮,就是“忠”。
二问:你是否爱校如家?
热爱,是干好一切事情的原动力。教育是爱的事业。一个校长,一定是做到了爱校如家、爱岗敬业,才能成为好校长。都说敬业难,难在不爱、不想、不做;你若热爱,就会想尽千方百计,脚踏实地,没有什么做不好。
说实话,一个名校长是很了不起的。你是校长,学校就是你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你得到的一切荣誉、地位和待遇,都源于这个“本”、这个“基”。你能以校为家、爱校如家,为它喜、为它忧、为它荣、为它辱,为它兢兢业业,何愁这个“家”经营不好,何愁这所学校不会越办越好!
三问:你是否懂得珍惜“羽毛”?
鸟儿要珍惜自己的羽毛,因为没有羽毛很难看,失去羽毛无法飞翔、不能生存。校长的“羽毛”是什么呢?我想首先就是你的职位和头衔,以及由此带来的荣誉、地位和待遇,这样的羽毛得来不易,怎能不好好珍惜。
怎样才算是懂得珍惜呢?校长的任期是有限的、短暂的,是让你用来干事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如果你把教育教学质量提上去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就会丰富你的羽毛,就是令人羡慕的资本;如果质量往下滑,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自毁羽毛、自毁前程。校长做好自己的工作,珍惜自己的羽毛,应该成为一种本能、一种自觉、一份天职。
四问:你是否有信心和决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干任何事都一样,要前进必有阻力。失败没有理由,成功才需要先决条件。这个条件,首先是目标、信心和决心,然后才是路径、方法和措施。
选择人生和事业向前进,永远离不开信心和决心。校长需要有敢想敢干的信心和决心,把学校办成好学校、办成名学校的信心和决心。如果这所学校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实力或潜力,那么你只管放手去闯、放手去干。如果这所学校还比较落后,你也应该向好学校、名学校对标看齐,找准差距,每年办上几件实实在在的事,跨越几个台阶,带领整个学校动起来、跑起来,而不是“躺平”,更不是放任自流。
五问:你是否有领导力?
校长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的执行力上。各项政策法规靠执行,各种决策部署靠执行,各种任务完成靠执行,包括校长的一些好想法要变成现实,都得靠执行、靠实干、靠落实。一名校长的领导力,往实里说就是团结带领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真真正正把教育教学质量抓在手中,把每个家庭和社会对孩子、对学校的期许变成现实。
校长的领导力,就是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问题可以谈,但更重要的是你得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路和方法。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是建功立业的地方。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你解决了,就是你的功绩。这样的校长,才是担大任、干实事、能打硬仗的好校长。
六问:你敢不敢奖优罚差?
一般来说,能把事情做好的团队,有两样重要的东西:一是有一套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二是有好的制度体系落实和兑现的行动。当前大多数学校不缺制度,缺的是落实制度的行动和兑现奖惩的力度。
当一所学校“奖优罚差”的机制出了问题,学校和教师的“动力系统”自然就有了问题。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奖优罚差。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奖励机制,奖励好老师、好学生,发挥激励的作用;同时敢于“罚差”,淘汰不称职的校长,让教育者都把心思聚焦到主业上来,从而让优越来越多,让差越来越少。
七问:你是否心无旁骛?
曾几何时,我们的教育染上了一些“江湖气”。
教育是一片净土。校长不能热衷于当“社会活动家”,要拒绝“江湖气”,自觉远离“邪气”“俗气”“酒肉气”,把心思放到办学治校和育人上来,一心一意做教育,全心全意育人才,从而用全面、综合、公认的“成绩单”说话。
八问:你是否能守住底线?
底线是什么?一是教育质量上台阶,二是安全方面不出事,三是作风纪律守红线。
质量底线就是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能出问题。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人误人一生。办不出有质量的学校,也就没必要再守在岗位上误人子弟了。安全底线就是不能伤人、死人,不能出现各种影响恶劣的事情,这是学校行稳致远的必要底线。作风底线就是党纪国法碰不得,这是红线,是高压线。守住这些底线,才可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九问:你是否扪心无愧?
扪心无愧这个成语,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每位校长面对成百上千的师生,不妨每天摸摸胸口问问自己:我今天做了哪些工作?做得好还是不好?是不是对得起自己这个岗位?是不是对得起这所学校、这些师生?
如果每个管理者都能这样想、这样问、这样做,何愁工作搞不好,何愁教育办不好!
(作者系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3月06日第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