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引领高质量发展 问计管理

发布时间:2024-03-05 作者:申海峰 来源:中国教师报

《论语》提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九项思考让我想到了校长的教学和管理。

今天的校长,需要面对教育改革新形势、教育转型新挑战、人民群众新期待,带着责任、满怀感情,以高质量的管理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校长不妨也以“九问”来审视自己,寻找破解之策,探讨管理之道。

一问:你有依赖经验“吃老本”的想法吗?你有引领自己和学校发展的底气吗?

校长的书柜里藏着学校的未来。一所学校历任校长的阅读史,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所学校的发展史。校长要学在人前、做在人前、想在人前、教在人前,多读些“打底的书”,提升理解与诠释教育内涵的水准,拓宽规划与管理学校发展的眼界。

校长要敢于秉持“拿来主义”,用好每次学习的机会,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多树些标杆楷模,做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表率;要在思想上破冰,行动上突围,改革上发力,推动创新发展;要争做学科教学的行家、教育管理的能手、家庭教育的专家,凝聚发展合力。

二问:你的核心意识强不强?你能不能把每项重要工作坚持抓到底?

校长要突出坚强领导,坚持核心意识,做到思想上认同核心、政治上围绕核心、组织上服从核心、行动上维护核心,为教师树立有信仰、有本领、有担当、有情怀的榜样;要心无旁骛,一切工作围绕教育教学,努力成就教师、成就学生、成就学校;要久久为功,始终激荡干事创业的激情,成为一名坚毅勇敢、积极奋进的人。

三问:你有没有带头执行各项党风廉政纪律要求?有没有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校长要加强廉洁校园建设,审慎看待手中的权力,时时刻刻讲党性廉洁;要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政治操守;要培养积极向上的个人兴趣,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追求过一种高雅的生活,做一个光明磊落、心怀坦荡的人。

四问:你关注过学校的厕所和大门吗?你的细节意识强不强?

“管理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学校管理要在细微处下“绣花功夫”,把服务做到师生家长的心坎上;校长要深刻理解“细节决定素质”“细节关乎成败”的道理,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时刻留心、留意、留神,把小事管好,把细节抓好,不断擦亮学校工作的底色。

五问:你的学校有没有违背师德师风的现象?教师整体敬业状态怎么样?

师德师风是教育的“生命力”“生产力”“竞争力”,学校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不断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师德考核与监督,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深化,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教育怪状,要加大网格员奖励力度,重拳治理有偿家教;要将治理“五不一低”(不愿承担中心工作、不愿参加课后服务、不愿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不愿参加教科研活动、不愿上公开课教研课、教学质量低下)作为提振学校精气神的“当务之急”,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之问”。

六问:你的学校是不是事事有人做、人人尽其责?有没有一个“见红旗就扛,见荣誉就争”的团队?

学校要做到精细管理、项目推进、闭环整改,特别要严格二次备课、严管作业布置、严肃教学纪律;校长要深刻认识到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真团结是大境界,突出新教师提升、骨干教师指导、老教师支持的发展模式;营造优良的工作环境,通过好的改革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创造力,实现“能创第一创第一,不能创第一创唯一”,坚持多劳多得、责重多得、绩优多得,学校领导班子要勇于“亮剑”,争做具有狼性、虎性的校长。

七问:你有没有嫉妒过比你优秀的教师?如果你调离学校,有多少教职工舍不得你走?

一个具备人格魅力的校长,知教师所想,赏教师所长,解教师所疑,容教师之过,纾教师所难。校长要心中有爱,走进教师,设身处地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要目中有人,看见教师,看到他们努力的样子、发展他们的特长、真诚祝福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要手中有方,成就教师,为教师制订成长计划、搭建成长平台、创造展示舞台。如此,你才可能成为教师喜爱、舍不得你走的好校长。

八问:你有多久没有上课了?你在过去一年里有没有把学校教师的课都听一遍、评一遍?

校长每天有多少时间沉在课堂里?校长要抓教学,必须深入到课改第一线,承担一定的学科教学任务。一个真正把教学工作视为学校中心工作的校长,兼一定量的课是最基本的条件。

我们要开展局长进课堂,以“吾”敢精神,以上率下,推动校长磨课、上课、听课、评课,守牢课堂主阵地。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教研员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必要时上一堂“下水课”,教研员要上示范课。同时实施“课改论英雄”,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打造高效课堂;实施“课堂双评价”,让“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九问:你坚持在学生食堂“陪餐”吗?你能叫出多少学生的名字?

校园是学生一辈子的美好回忆,学校要建设智能友好的物型环境,让学生有寄托和归属感;校长要善于营造温馨幸福的生活环境,研究学生菜谱,用味道留住学生的胃、留住学生的心;要构建博爱包容的校园文化,“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走进学生、关爱学生。

课程是学生素养发展的跑道,用好自身已有的优势,开发贯通课程、特色课程、家庭教育课程。活动是张扬校园活力的马达,学校要全力打造科技节、阅读节、体艺节,张扬学生个性特长;校长要关心学生生命健康,让每一个学生绽放笑容;建好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姜堰区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3月06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