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也是一个勤快的木匠。
父亲在村里种了五六亩地,为了供养我和弟弟读书,还要利用农闲时间去外面做木工。
近年来,父亲做木工的收入越来越少,干脆在家专心种田。除了自家的田地,父亲还要额外种其他村民的田地,他始终坚信“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其实,父亲心中还有一个朴素的计划:通过多种地获得更多的稻谷,将稻谷打成米再卖给城里需要的居民。
父亲种田卖米的计划看起来很完美,但实际上非常辛苦。春天到了,光是耕耘自己和其他村民的田地,父亲就需要一个多月时间。耕耘以后,紧接着就是播种、插秧,我和母亲都劝他少种一点,但是父亲的脾气非常倔强,根本听不进我们的劝告。我和母亲没有办法,又不忍看他一个人受苦受累,只能在插秧和收割时去帮帮忙。插秧是非常累的,从早到晚都要弯着腰,父亲和母亲都累得腰酸背痛;惭愧的是,我在学校工作,只有碰上放假才有空去田间劳作。
这么多田地需要管理,父亲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每天都要去田间观察,察看虫害和水况。当发现有害虫蛀食禾苗时,父亲就要忙着每天给禾苗喷农药;当发现田里缺水时,父亲又要带上抽水机往田地灌水。夏天非常炎热,无论喷农药还是抽水,父亲都累得汗流浃背,皮肤也被晒得黝黑。
我常问父亲:“外面赚钱机会这么多,现在村里人都出去赚钱了,你为什么偏偏要在家种这么多田?”“自己种田,不仅可以有粮食吃,还可以卖米,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而且生活自由。”父亲意味深长地说。对于父亲的话我是不认同的,但是总拗不过他,只得由他专心“发展农业”。
很快到了秋天,这是收获的季节。村民收割稻谷都用上了收割机,收稻子比以前轻松了许多。每到这个时候,河南和山东的收割机就会来到村里——许多开收割机的师傅常年夫妻结伴在外,据说他们是从海南岛一路往北,等到湖南时已经出来大半年了,要到年底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父亲十多亩的稻谷两天时间就收割完了,但是这么多稻谷堆在家里要占许多空间,而且如果不及时晒谷子就会生霉发芽。父亲在家里专门晒谷子,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把谷子全部晒完。仓里放不下,父亲就用编织袋装起来,堆满屋子里的空余地方。
起初,知道父亲卖米的人不多,父亲只卖给需要的亲戚。后来,父亲用三轮摩托车驮着米去城里卖,还给买米的人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我和母亲常劝父亲不要这么辛苦,直接将谷子卖给米厂更加省事,父亲却说:“直接卖谷子太便宜,我磨成米卖,可以稍微多挣一点钱。”半年下来,父亲积攒的客户越来越多,从最开始卖米无人问津,到现在每隔一两天就会有人主动打电话要买米。
父亲的年纪越来越大,但还是在家里年复一年做着自己的“米生意”;我和母亲也渐渐理解了他的想法,不再给他出些看似聪明的主意。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武冈市实验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3月06日第1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