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同课异构

让学生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

发布时间:2024-03-12 作者:邢 云 来源:中国教师报

《Beauty in Common Things》是人教版英语教材九年级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本单元的话题是“中国制造的东西”,阅读课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本单元的话题内容,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孔明灯、剪纸和泥塑等,通过介绍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关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我对自己执教的《Beauty in Common Things》两个版本的课例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不同路径。

第一次执教这节课是在2020年10月,我依据的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采用的是当时主流的PWP教学模式,通过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

读前环节(Pre-reading)——观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视频并回答:What is the video about?我通过图片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并导出本节课话题Beauty in Common Things。这样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新课主题的兴趣,为自然导入新课主题做好了准备。

读中环节(While-reading)——(1)学生通过速读找出文章主旨段,找出三种传统艺术形式,明确文章基本结构——总分结构。我教授学生快速阅读的技巧,通过关键词句找出文章主旨段,明确本课的主题。(2)我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并回答问题:Does each different part of China have its own special forms of traditional art? What do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forms try to show?(3)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并回答问题:What were sky lanterns used for before?What are they used for now?What are they seen as?(4)在阅读第三自然段之前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起源,然后仔细阅读文章内容并完成思维导图,完成任务后,我让学生学习剪纸技巧,选一名剪纸小能手在课堂上教大家剪纸。(5)仔细阅读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并完成思维导图。通过仔细阅读每一段,学生明确了每段的主旨大意,学习了每段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句型,同时掌握了仔细阅读的方法技巧,懂得如何找到关键信息。

读后环节(Post-reading)——(1)Write a passage about the product in your town/city。写完之后,我让部分学生分享,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2)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3)情感升华,价值观引导:As Chinese,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protect traditional Chinese arts and spread them。

这节课例主题明确,学生学会了用英语正确表达中国的传统艺术和相关名称,进一步巩固了本单元的目标语言结构——被动语态。

第二次执教这门课是在2023年10月学校的公开课上,我依据的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采用的是新课标背景下的5E教学模式,即引入(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该教学模式完善了读前、读中和读后各教学环节,突出了知识的创新和应用。

引入环节:我提出一个贯穿整个阅读课堂的主问题。我创设场景,要在学校举办一场“传统文化艺术展销会”,要接待一些交换生,需要选拔学生志愿者。提出导入性问题:Do you want to be a volunteer?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课主问题:To be a qualified volunteer, what do you need to know about?

探究环节:这一环节的核心任务是探究在引入阶段感到困惑的问题,我设计一些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解决问题。(1)文章结构探究。我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内容,关注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找出文章的结构,并给予策略指导。(2)文章细节探究。我引导学生从泛读文章过渡到仔细阅读文章,通过问题链设置让学生了解第一段的大意,继而了解“先总体介绍,后细节描写”的阅读策略。我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What will you introduce about the three art forms?在课堂上我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为接下来的细读文本2—4段归纳概括出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进行铺垫。我在黑板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学生归纳概括出作者介绍三种艺术形式的几个方面,即制作材料、制作过程、使用方法、历史背景以及象征意义。

解释环节: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之前探究的内容,引导他们对其进行概括和解释。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绘制思维导图并介绍该艺术形式。

迁移环节: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熟知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介绍,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输出表达。

评价环节:这一环节我设计的评价任务是Role-play a conversation in a group of four to introduce one of these art forms to foreign students at our Traditional Art Fair。这就回到了最初的情境设置,为传统文化艺术展销会选拔志愿者。我还设计了评价标准,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选出优秀志愿者,并颁发志愿者徽章。

最后总结环节,我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总结和升华,并板书“美”字,鼓励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传播美,并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在第二次执教前,我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重新审视了第一次执教的教学设计,依据现有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优化了教学设计,为学生设计了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促进了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变。同时,第二次执教采用的5E教学模式,与PWP教学模式相比,更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实验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3月13日第1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