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于1912年的江苏省海门中学坐落在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的故里——江苏海门。张謇曾在江苏省海门中学的前身、始建于1809年的师山书院负笈求学,为日后高中状元打下了厚实的基石,也在这里立下了振兴家国的鸿鹄之志。张謇后来忘我投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彪炳史册之路,正是从这里启航。
在时代召唤下,江苏省海门中学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扎根张謇文化沃土,强化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内生力量,促进教育家精神成为师魂、发扬光大。
立足张謇文化,强化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内生力量。作为全国文明校园和江苏省首批立项建设的高品质示范高中,海门中学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立足张謇文化,强化使命担当,强化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内生力量。
张謇倡导“父教育而母实业”,主张“实业救国”,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和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謇先生有这样一句人生信条:“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张謇先生“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的实干精神,是海门中学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和坚守不渝的行动自觉,也是海门中学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内生力量。
坚持“三笃”追求,促进教育家精神成为师魂。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认为,教育家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就是敬业爱生。“敬业爱生”与张謇先生倡导的教师要追求“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本质一脉相承。“道德优美”的核心就是爱,包括对党和祖国的忠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校的炽爱、对学生的关爱、对同事的挚爱;而“学术纯粹”的要义则是要依靠“学术”的力量,坚守“纯粹”的品位,不断提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综合素养。
为此,我们坚持以“三笃”(笃志、笃学、笃行)为主要抓手,促进教育家精神落地生根。一是厚植情怀之根,引导全体教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笃定志向,扎根教育,让“笃志”成为全体教师的精神状态。二是大兴研究之风,引导全体教师牢记“学无止境”,始终把学习作为完善自我、改进工作的第一要务,既把强化科研作为提升学术品位的关键纽带,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教”之路,又立足课题与项目研究,做到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有机融合,让“笃学”成为全体教师的成长生态。三是强调实践之力,引导全校教师坚持以生为本、以教育质量为本,将自己的学习研究和理念更新切实付诸实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实践者,并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发现并解决新问题,实现更大提升,让“笃行”成为全体教师的行为品格。
指向立德树人,引领教育家精神发扬光大。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因此,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对象不只是教师,还在于对广大学生的熏陶与引领,在于在学生心中播撒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内涵种子,促进教育家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为此,我们扎根张謇文化沃土,围绕张謇先生忠于祖国的爱国精神、坚苦自立的奋斗精神、克己泽民的奉献精神,以省级张謇文化传承课程基地品牌建设为主要抓手,着力发挥张謇先生的榜样引领作用,深入探究,深度实践,扎实开展“敦品”主题月、生涯规划教育、仪式教育、专题论坛、实践研学等高品质、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20多门张謇文化传承校本课程应运而生,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话剧《张謇》每年精彩演绎,《张謇文化研究》《张謇诗歌选读》《师山雅韵》等一系列刊物著作也水到渠成,有效引领了全体学生充分结合张謇文化,坚定对教育家精神的学习领悟和笃志传承。
(作者系江苏省海门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4月03日第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