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一大早,200多位“学习共同体与教育革新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学习共同体大会”的参会代表分别走进北京市丰台区第八中学、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北京市丰台区草桥小学和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教育集团鸿业校区,亲身体验这些学校在学习共同体实践中的探索和收获。
在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韩国学习共同体研究院孙于正等指导专家的带领下,记者所在的考察组探访了北京市丰台区第八中学和北京市第十八中学,近距离观察两所学校的课堂教学创新和改革。
课堂变了,学校也就变了
“学习共同体课堂的转型,首先从课堂桌椅的重新摆放开始。”北京市丰台区第八中学校长李宏回忆说,从2018年开始参与学习共同体实践至今,从改革初期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到教师越来越积极投入,课堂最终发生了喜人变化,“课堂变了,学校真的就变了”。
上午8点,一堂初一年级的数学课《与埃舍尔对话》在教学楼形体教室开始了,这其实是《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平移”的探究课。教师吴悠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荷兰版画家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的几幅作品,他因其绘画中的数学性而闻名。孩子们立刻被眼前精湛绚丽的艺术作品吸引住了,教师抓住时机选择埃舍尔的一幅作品“飞鸟”作为任务,询问学生这幅作品的特征和设计思路,以及如何通过“平移”来实现的。
进行了简短的任务说明后,8组学生便开始根据手中的学习任务单进行小组学习与讨论。动手操作、画图分析、独立思考、讨论探究……教师一边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一边指导。课堂时间过半,在小组交流和讨论后,一些学生已开始填写任务单了,还有一些学生仍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实现目标。
观课教师惊奇地发现,没有了传统的集中讲授和课堂控制,这里的课堂既活跃又安静,几乎所有学生的参与度都很高。“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能掌握平移的概念、探究平移的性质,借助平移的知识分析埃舍尔作品的设计思路,还能将这些思路应用到他们后续的图案设计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吴悠说。
观课期间,佐藤学悄悄走近各小组学生,细心观察他们的学习情况。他告诉在场教师,无论人文学科还是数学学科,相互交流都是必要的,但比交流更重要的是相互提问,“在这堂数学课上,我感受到了非常好的小组互问氛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爱和促进,相互提问是相互学习的基础”。
佐藤学还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印象深刻,称赞道“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是非常巧妙,成功地引发了学生们的协同学习和深入思考”。
“这是民主投票的结果”
同样的改变发生在2016年的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集团校长管杰回忆:“那时我们提出要加入佐藤学教授刚刚在北师大教师教育中心成立的学习共同体国际研究中心,他来到学校,考察之后却‘婉拒’了我们,理由是我们的学校和课堂过于传统和保守了。”
管杰不死心,他在这所学校已经当了10多年校长,知道学校要想再上新台阶,必须做出一些根本性改变,“而这种改变亟须专家和专业研究团队力量的支撑”。
接下来,管杰决定把教师召集起来进行开会动员和表决,然后拿着表决结果再次找到佐藤学,“这是民主投票的结果,他难以拒绝。”2016年,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正式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共同体建设研究项目”项目校,改变悄然发生。
“首先是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改变了,以前上课时学生总要看教师的脸色,现在很放松,也越来越自信和敢于表达了,教师也开始有意识地倾听学生和观察课堂。”管杰说,他心里知道,越是那些习惯于掌控课堂的教师,让他们把学习的权利交回给学生越难,“最初,当教室里的桌子变成小组讨论式时,一些学生常常向我抱怨:校长,能不能把桌子摆放回原来的样子?要不然我得歪着脑袋听课,脖子都快要断了……”
管杰看得出来,虽然课桌摆放的样子变了,但教学的方式并没有变。他记得有一次,一位教师看到他来了,便慌忙从讲台上挪下一只脚,另一只脚仍留在上面。因为常去巡课,管杰练就了灵敏的耳朵和敏锐的眼睛,“只要走过一间教室,听一下教师的声音,再看看学生的眼神,我就能大致判断这堂课上得怎么样”。这是跟佐藤学学的,“他每次来学校巡课,都会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尤其会关注那些学力弱的学生的表现”。
关系是协同的基础
“关系是协同的基础,学习共同体的前提就是要创造一种尊重的文化,让学生感到安全和放松。”管杰至今仍记忆犹新的一个场景是,改变刚开始时,面对教师的提问,一名学生低声说:“老师,我不会。”在一种强调竞争的文化中,所有学生的内心都埋藏着对失败的恐惧,学生失去了自我和自信,怎么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
8年过去了,现在管杰有点信心了。这天下午,当佐藤学再次走进这所学校时,他看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巨大变化。观摩了化学教师段鸿洋的课后,佐藤学感慨万分:“我在上高中时能这样学化学就好了!”他回忆起自己上高中时的经历,“那时我的化学没有学得很好,我觉得老师应该换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可是我年轻气盛,与老师发生了不愉快的冲突,老师说‘给我滚出去’。”
直到上大学后,佐藤学发现那时已进入日本的美国原版化学教材内容非常翔实丰富,完全可以自学。这也让他意识到,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讲授具体的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学习,“也就是在那时,我萌发了要做更好的老师的想法。今天,段老师的化学课堂实现了我的愿望,就是要用更好的方式来教学”。
佐藤学还表示,以前的课堂大多数都是对已知内容的讲授,而这种探究式课堂才是学习学科知识的最本质方法。
(顾明远与佐藤学对话内容详见本报第5版)
《中国教师报》2024年04月10日第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