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发现课堂改革样本·安徽省阜阳市东联和信中学“151素质课堂”

一所新建学校的好课堂基因

发布时间:2024-05-14 作者:本报记者 褚清源 | 张景浩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最后一次体验课结束,丁一诺在白板桌上写下了自己的留言:9月1日,等我来!

3年前的暑假,面临小升初的丁一诺作出一个决定,选择到当地一所新建的初中就读。他的理由很充分,他喜欢那里“不一样的课堂”。丁一诺眼中的“不一样”是教室里没有讲台,课桌是白板桌,小组讨论时可以“就地取材”,写写画画,而真正让他心心念念的不是这些,而是他真切感受到的老师对他的“好”,课堂上尽管他的发言并不出彩,但总能被老师欣赏,他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也总能被老师看见。

丁一诺心仪的这所学校是安徽省阜阳市东联和信中学(简称“东联和信”),2020年正式创办。为了深入了解这所学校,他曾先后3次报名参与学校组织的体验课。如今,已是九年级学生并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的丁一诺正在为进入自己理想的高中备战中考。

丁一诺喜欢的课堂是东联和信 “素质教育在课堂”愿景落地的产物,她有一个特别的名字——“151素质课堂”。从诞生之日起,东联和信就将课堂建设作为推开课改之门的首要选择。

好课堂是“学生画龙,老师点睛”

所谓“151素质课堂”是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学模式。第一个“1”是“一个前置性小研究”,即用任务引导学生预习;“5”是课堂教学5个环节,即“导入—思考—研讨—展示—巩固”;第二个“1”是“一个测试”,即限时测试,做到“堂堂清”。

“互学”和“群学”是“151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执行校长刘晓光告诉记者,学校倡导互助式学习,不分重点班,让优秀的学生分散到每个班做学习的带头人,可以带领后进学生共同进步。八年级学生杨硕是学校“魏书生奖学金”获得者,他说,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除了通过自学或向老师请教来解决,他通常还会和同学讨论交流,“头脑风暴”一下。他也乐于帮助身边的同学,他说,自己在“温故”中也可以“知新”。

“151素质课堂”的魅力不只是自学、互助,还体现在教师放手之后的精彩生成上。语文教师徐郎郎曾经上过一堂“节外生枝”的课。那天,上课铃响,徐郎郎胸有成竹踏进教室。他首先出示了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卖油翁和康肃公的人物形象……”按照预先的设计他开始安排“读学”任务:“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勾画出文中体现两人形象的句子,并批注。”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样提前剧透,太没意思。分析人物不能看‘死’的文字啊,看我给你演‘活’的。”徐郎郎颇感意外,但很快心领神会,说:“好,那咱们这次就反其道而行之,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演绎你眼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将评选出‘奥斯卡最佳主角’!”

那堂课学生演绎的卖油翁和康肃公惟妙惟肖,但有一个地方出现了争议。一个小组在表演最后的“康肃笑而遣之”时进行了改编,变成了康肃公大怒,大声喊道:“来人啊,把这个老头拖出去斩了!”学生哄堂大笑,接着引发了一场讨论,有人支持,有人质疑。对于质疑,该小组给出的解释是:“康肃公是一个骄傲且脾气暴躁的人,上文提到他愤然,十分生气,所以看到卖油翁在他面前显摆,肯定很愤怒。因此,我们认为这样的结尾更合理。”学生争论僵持不下之时,全程隐身“旁观”的徐郎郎“上线”了,点拨道:卖油翁的故事发生在康肃公求学阶段,卖油翁的话让康肃公意识到要熟能生巧、精益求精,此后他发奋读书,后来考取了进士。试想,如果康肃公那个时候一气之下斩了卖油翁,说明了他什么?骄傲自负,心胸狭隘;如果是“笑而遣之”,反而能体现出康肃公的知错就改和大度,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一堂被学生突发奇想打乱的语文课,因为学生的广泛参与,却有了意外的收获,也因为教师的及时点拨让课堂别有洞天。

物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姚良炬是退休后返聘到学校的学科带头人。他对这样的课堂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每节课上,学生在忙着“画龙”,而老师重在“点睛”。让姚良炬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了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参与到小组的研讨中,及时答疑解惑,从给学生“鱼”转向了给学生“网”。

好课堂是“融会创新”的结果

每个学生初中3年能流利地说100句英语,熟读100篇美文,背诵100首诗词,听熟100首名曲,欣赏100幅名画,看100部优秀影视作品。东联和信继承了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原局长魏书生的习惯养成理念。

魏书生是东联和信的名誉校长。因此,在课堂建设中,首先借鉴的是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旨在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引导学生“自学自育”。在此基础上,借鉴内蒙鄂尔多斯万正小学校长王满仓探索的“前置性小研究”,让自学有了具体的情境和支架。这是东联和信汲取的好课堂的第一个基因“自学”。

除了“六步教学法”,东联和信理事长杨方熙还曾多次带队深入河北天卉教育集团学习其“大展示、大单元、大读写、大数据、大平台”5D高效课堂。天卉教育集团总校长胡志民应邀担任东联和信中学校长。在5D高效课堂中,学校汲取了好课堂的第二个基因“展示”。

“151素质课堂”的第三个基因则是借鉴“勤于课前,隐于课上,思于课后”教学理念的“二八律”课堂结构,即教师精讲控制在20%左右,留出80%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二八律”课堂结构为“精讲多练、少教多学”的课堂设置了一道“看得见的底线”。“勤于课前,隐于课上,思于课后”教学理念同样深入人心。所谓“勤于课前”,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上“以十当一”,给学生出一道练习题,自己要做十道。“勤于课前”就是坚持“三精心”原则备课,即精心预设教学目标,锁定靶心;精心预设探究亮点,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精心设计板书和作业。所谓“隐于课上”,即教师在课堂上“有意隐身”,提倡教师讲课时“惜言如金”,上课时“装傻充愣”,说话时“慢半拍”。所谓“思于课后”,即教师课后要及时反思,反思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反思教学是否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创办之初,杨方熙就和团队成员形成了一个共识:拒绝“满堂灌”的课堂,远离“满堂灌—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厌学—教学效率低—继续强化满堂灌”这一恶性循环的“魔力圈”。

“融会创新,立信笃行”是学校的校训。“151素质课堂”是东联和信教育人“融会创新”的结果。

确保让这样的好课堂顺利实施的是集智备课的扎实推进。集智备课的程序是,每一位教师要先拿出自备稿,然后由同学科教师集体讨论设计导学案,再由一位教师上出“样课”,发现问题再次修改,最后每一位教师在各自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再次修改。在集智备课中,每位教师都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把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思考呈现出来。“这样用心备课,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效率、学习效果。”刘晓光说。让他感动的是,集智备课背后是这批高学历的青年教师从来没有降低或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课余时间他们随时捧起一本书早已成为习惯,这对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好课堂的秘密是尊重

6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围坐在一起,迎接他们的不是一次小组讨论,而是接受记者的采访。很明显他们丝毫没有拘束感。访谈围绕“你眼中的课堂”展开,每个人还要为学校的教学改进提出一个具体的建议。

“我们学校的课堂是亮点,我喜欢这样的课堂和学习方式。如果用两个词概括的话,那就是‘开放与尊重’,我们学校里很多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组织的。”七年级六班学生周正洋最先发言,“老师总是很热情,经常跟我们聊天,我们能充分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任,我觉得‘151素质课堂’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老师对我们的信任。”

来自七年级四班的学生郝天宇则从学校的校徽谈起,然后谈到了课堂。他说,他最喜欢课前的冥想环节,每一次听着轻音乐,闭上眼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有校徽中那个鸟儿图案的放飞感。“我们每节课有课前1分钟专注力训练,也称为冥想。”听到学生谈到冥想,刘晓光补充说。

“请大家谈谈对‘151素质课堂’的建议。”记者问。

八年级七班学生倪思宇建议,课时可适当延长一些。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学习容易产生‘夹生饭’。戴眼镜的小女生元欣如则插话:“课堂的展示环节可以再放开一些,其实,当老师以学生为镜子,就能透过我们学生的表现看见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元欣如的一番话赢得了身边老师和同学的啧啧称赞。

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访谈,最后在九年级四班学生岳文浩对“151素质课堂”下的一个结论中结束。他说:“‘151素质课堂’可以让同学更好地成为同学,可以让我们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破圈。”

显然,最重要的课堂文化与对学生的尊重有关。这种尊重为本的团队文化和交往文化不是突然形成的。“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敢有想法、敢说想法、会表达想法。”这是杨方熙在办学之初就确立的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权益,尊重学生家长。

“让尊重落地,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是东联和信的核心理念。这里的学生也参与教师的备课。学生可以随时找校长谈话,校长必须认真接待孩子。表彰会上,给老师发奖的不是校长,而是学生。

尊重还来自学校对教师教学的充分授权。尽管学校建构了“151素质课堂”模型,但是并不限制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个性。4年来,以“自学自育”理念为核心,东联和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了不少“有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学经验。

数学教师樊学林总结出了“问题情境教学法”,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无情境不教学”。在讲“单项式”时,他没有让学生死记单项式的定义,而是出了一道选择题:“1/x”是不是单项式?许多学生回答“是”;樊学林没有简单答复对与否,而是指导学生重温单项式的定义——“数或字母的‘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通过讨论,学生最终得出了“这个式子不是单项式”,“分母是字母的式子不是单项式”的结论。学生在争辩中思维很活跃,也加深了对单项式定义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教师李明月建构了“形象思维”教学法。在讲“抓住特点描写人物”时,她出示了鲁迅和爱因斯坦的照片后,又出示了两个人的漫画。因为漫画里的人物特点非常突出,鲁迅的浓眉、小胡子和“申”字脸;爱因斯坦的“狮子头”、大鼻子和深眼窝……让学生一下子抓住了人物特点,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课堂上,学生不仅能“看见”学科的魅力,还能充分感受到教师新颖教学带来的良好体验。

《中国教师报》2024年05月15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