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第三届小学教师教育国际会议召开,与会者热议——

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小学教师

发布时间:2024-06-04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本报讯(记者 万景达 实习生 朱晨菲) 日前,以“共创、共享、共生: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小学教师”为主题的第三届小学教师教育国际会议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会。本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该校初等教育学院承办。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学教育也面临新形势、新挑战。面向未来小学教师应如何培养?与会专家各抒己见。

“与‘教员’以教书为使命、坚持‘求用’的价值取向不同,中国教师的使命更在于‘教人’。”立足中国实际,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强调中国教师具有独特的社会责任,他提出,中国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能力,更要把握学生的成长方向,要以“求真”为价值导向,让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

芬兰坦佩雷大学教授艾诺·瑞珀提出,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环境中,年轻人过上充实生活所需的知识能力是难以预测的。但教育者应当判断什么知识值得孩子了解,从而设置相关课程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在这个意义上,师范教育应改革,为未来的教师传授最新的教学内容。

构建学科教师教育体系是重建新时代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意义重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指出,只有建设起学科教师教育学并开展学科教师教育研究,才能为一流学科教师的培养提供强大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首都师范大学一直致力于探索培养卓越全科型小学教师,“‘全科’对小学教师而言,并不仅仅意味着教师要以全面的观点看儿童,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教学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李敏说。

与此同时,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离不开优秀教材的支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小学教师伦理学教材是新时代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刘立德说。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韩筠同样表示,小学教育的教材要立足小学教育专业特定服务对象和学科特性,以“儿童”为逻辑起点、坚持“儿童本位”,明确专业的跨学科基础,以课程体系建设带动专业理念和专业特色的发展,构建多学科综合的理论体系。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05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