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向学生开黄腔、课间做猥琐动作,浙江绍兴某中学教师的不当行为被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该教师任教学校近日通报,停止该教师教学工作,调离教学岗位,并给予警告处分。该教师的不当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的基本职业操守,破坏了教师形象,污染了教育环境,更是对学生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的侵害,相信有关部门会足够重视并加以解决。
最近一段时间,师德师风问题屡见报端,暴露出一些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没有学法用法、依法依规约束自身言行的认识。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道德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其言行举止应符合社会公序良俗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强调,教师要坚持言行雅正,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教师对自身职业性质认识不清,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能恪守为人师表的行为准则,反而把“开黄腔,说荤话”当作幽默风趣,违背了教师的职业操守,破坏了教育的严肃性。
教师的师德失范行为也反映了学校管理的不到位。不可否认,当下一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还停留在学习文件、口头强调上。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有责任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监督,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机制,对教师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到教师的日常言行规范上,让谨言慎行成为师德“标配”。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不能简单地将教师行为失范归结为教师个人品质问题,要反思师德失范除教师个体道德修养、心理因素等要素外,学校相关制度是否不够完善,以致为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提供了空间。更要反思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是否建立了长效机制,避免“打地鼠式”管理。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保护,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益,学会自我保护。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指出,学校及主管教育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师德师风建设管理职责,存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日常教育督导不到位;师德失范问题排查发现不及时等失职失责情形的,上一级行政部门应当视情节轻重采取约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方式严肃追究责任。教育管理者务必牢固树立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责任意识,引导教师重德养德;健全考核制度,促进教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强化监管,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师的不当行为;严格惩处,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畅通举报渠道,促使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谨言慎行。
这一事件为学校管理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师德师风建设不能停留在教育学习上,还应落实到日常言行规范上,更要落实到教育引导、有效监管、畅通举报机制等长效制度的完善上。当每位教师都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学校能够严格管理,社会能够给予足够关注和支持,才能营造更加和谐的教育环境。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祁门县胥岭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05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