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第34个年头了,工作过5所学校,经过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给师生创造最佳的成长环境。
就先拿我工作过的第三所学校来说吧。
2011年10月,我到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一所学校担任副校长。
初到校园,我的感觉是“破烂”。作为一所工厂子弟小学,因为工厂倒闭,学校已经多年没有获得充足的经费支持,学生只剩200多人。经费有限,窟窿太多,只能从紧要处开始补救。
安全检查后,我把学校的安全隐患如实上报给区教育局。周五报上去,下周一中午区教育局领导就到学校来考察,当场拍板要给学校建设符合安全标准的新围墙。
周二上午,当师生进校时,原本倾斜、难看的旧围墙已经放倒。之后的日子,新围墙一天天“成长”,终于在大雪里建了起来。
师生似乎感受到了温暖。原本躲着我的老师会主动打招呼,下班路上顺路开车的老师也会主动捎我一段……这跟刚来时是截然不同的“待遇”。
之后,我们持续筹措经费,学校的环境一天天好起来。学校作出的决策,教师立刻执行。条件好了,教育质量也是一学期比一学期好。
到我2018年离开时,学校已经有近800名学生。学校也从薄弱学校成长为地区名校,成为西安市文明校园。
刚到第四所学校时,领导找我谈话:“学校现在意见满天飞,一定要把面貌扭转过来。”
到校没多久,还是冬天,我发现教师办公室没有空调,每个人穿的都是里三层外三层,身边还有取暖器。在教职工大会上,我表态:“一定要改善大家的办公条件。”
学校用电线路复杂,我从网上把自己丢了很多年的物理知识捡起来,经过详细计算,写出了具有说服力的申请书,后来一次次到各个部门争取。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供电所给学校新拉了一条线路,我们将其作为空调专用线路,给教师办公室都装上了空调。
暑假,我们打掉坑坑洼洼的沙灰地面,铺上了瓷砖,粉刷了墙壁,每个工位都安装了日光灯,还用新式的办公桌换掉了已经使用多年的老办公桌。
新学期,教师走进办公室,发出了一声声惊叹。我感到,一个暑假的辛苦没有白费。
之后,学校又更换了围栏和石棉瓦房顶,新装了安全楼梯,建设了文化影壁墙,上面写着“每天进步一点点”,还设计了新校徽——笑眯眯的太阳和一个洒水壶正在给小白杨浇水。在教师会上,我给大家介绍了校徽的寓意:学生就是小树苗,我们老师一定要用阳光和雨露滋养他们,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些有生命力的小树苗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环境变了,人心也就变了。短短几年时间,学校培养出市级教学能手一人、区级教学能手两人,区级优秀班主任、市级先进班级、市区级三好学生不断涌现。我也被评为区先进教育工作者。
2023年8月,我到一所农村小学工作。学校硬件非常好,可以与城市学校相媲美。但因为各种原因,教学质量不能令人满意。
如果说前两次当管理者是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努力的话,那我这次主要是从软件方面创造师生成长的最佳环境。首先,学校集思广益更新了绩效考核方案,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改变了“吃大锅饭”的局面。第一次按照新制度分配绩效时,我和领导班子心里都打鼓,但并没有出现“暴风骤雨”,我们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教师在新制度下更加主动了,积极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文明红旗也由原来的每周评两面改成达标制,只要达标就有……天道酬勤,学生不仅学业质量有所提升,行为习惯也好了很多。
多年的教师经历和管理经历让我感悟到:学校领导者的责任就是给师生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
(作者系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第二十七小学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05日第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