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红包啦,快来领红包呀!”又是一年“六一”到,湖南省长沙市湘府英才小学2018班的教室又传来了学生的欢呼声。
自2020年9月入校起,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班上的每一名学生都会收到班主任的“一元钱”红包。学生把收红包的这一天命名为“红包节”。但“红包”不是白收的,学生还要完成“红包”课程作业。
这项课程是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三问导学”具身学习模式的具体实践。“三问导学”具身学习即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生活、生涯三个学习领域,开展“知道、发现、解决”三个问题的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红包”里包着学习的快乐
二年级时,学生刚刚从数学课本上了解了货币。“红包节”课程让学生去寻找“一元钱中的智慧”。学生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提问、思考、解决问题,并提交丰富多彩的“红包节”课程实践研究成果。
发现“一元钱”中的历史学。“一元钱是怎么来的”“它以前是什么样的”“一元钱纸币发生过怎样有趣的变化”……这些问题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的,对于已经不经常使用纸币的家长来说也是一项新奇的挑战。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家长和孩子一起查找资料,探究“一元钱的前世今生”,而这种探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发现“一元钱”中的美学。一元钱纸币背面图案的变化、颜色的配比、字体的大小都经过精心设计,颇具美学价值。普通的一元钱,在学生眼中变成了一件设计精美的艺术品,也让探究过程变成了一堂“工艺美术课”。
发现一元钱中的经济学。经过调查访问,学生知道了爷爷奶奶年轻时能用一元钱买1.5公斤猪肉,在爸爸妈妈小时候能用一元钱买5包无花果干,而现在一元钱只能买个小布丁。钱为什么贬值了呢?通过研究,学生接触到“通货膨胀”“货币配比”等经济学名词,初步了解了一些金融的概念。
发现一元钱中的文字秘密。“为什么人民币上明明写的是‘壹圆’,而我们在书上却用一元呢?”学生探究发现,“圆”来自“银圆”,而“元”来自“元宝”,追根溯源,辨清了易混淆的同音字。
“红包”里包着生活的快乐
三年级时,学生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所以“红包节”课程主题被定为“用一元钱表达对同伴的心意”,要求学生动动脑筋,回忆一下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得到了哪些小伙伴的帮助和支持,自己为学习小组中做了哪些贡献,哪些方面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引导学生用一元钱表达自己对小伙伴的一份心意——或表达感激之情,或表达深深的歉意。譬如让学生制作一张精美的卡片,写下感激之情,表达内心;购买一朵漂亮的鲜花,送给朋友,给他们一个惊喜;给小伙伴写一封信,写出当面说不出口的歉意;邀请朋友双休日到公园游玩,或者一起踢球、骑车、远足,并在这个过程中分享一瓶矿泉水……
“红包”里包着成长的快乐
四年级是学生拔节生长的重要阶段,更是树立志向的关键节点。“红包节”课程让学生“自行设计一元钱的红色之旅”课程,让学生踏上长沙的红色之旅,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的成长注入红色基因。
“红包节”课程拟定2025年的主题为“一元钱的生存”,2026年的主题为“一元钱的传递”,旨在让学生能够依据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方式参与不同活动的体验,并能在活动中有所感悟。
“红包节”课程以学生成长中学科、生活、生涯三个领域的真实情境为抓手,通过完成真实任务,让学生获得体验、感悟,形成情感认同与升华,培养学生的“情商”和“财商”,也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发展,使学生的“六一”充实而有意义。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05日第10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