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物语

黄桷树的“生日”

发布时间:2024-06-04 作者:张 盼 来源:中国教师报

黄桷树是重庆的市树,几乎随处可见,不以为奇。在整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山崖峭壁上,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它们总是把发达健壮的根系牢牢扎进那些刁钻的石缝之中,然后用力生长,长出一大片茂密的绿意来。何况,它的树根能不断顺着石缝延伸,还能起到固定堡坎的作用,对于上坡下坡、到处都是顽石陡坡的重庆来说,它的作用何其之大!而这种遇山开路、逢水架桥的拧劲儿,确实是这座山城与山城人民的精神象征。

学校操场上有一棵黄桷树,很值得一提。因为寿命很长久,又因为它无疑比这所学校先来到这方土地,所以它可能才是这里最早的主人。哪怕在翻新学校时,人们也都毫不犹豫地共同提议——把它留下,不能移走。于是,终于留下了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也成为这所学校不可替代的象征和标志。无论工作在这里的老师,还是正在就读或早已毕业的学生,提起这所学校总不免感叹一句:“那棵黄桷树,好大好大哟!那棵黄桷树,好老好老哟!”

操场上专门为黄桷树腾出了一块地盘,这是人与自然相处的默契。黄桷树得以静静地伫立在校园一角,倚靠着教学楼,几乎算得上顶天立地。它分成四股紧密相接的树干,外围硕大的树身需要四五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粗壮的树杈越往上越是朝四面八方张开,像是一把撑开的巨伞,顶端的枝叶几乎与教学楼齐平。

历经沧桑的大树是师生不可或缺的沉默朋友。清早,大家从树下走过,浸染着从树叶间撒下的晨光,匆匆走进教学楼,迈向明亮的教室;课间,在树下嬉笑玩闹的学生,可以尽情享受被树荫呵护的惬意;体育课时,在操场上跑圈的孩子,一趟趟绕过大树,内心多半都会羡慕它的安闲和自由。

别看黄桷树生得普普通通,脾气却有些古怪——别的树大多循规蹈矩,老老实实在秋天落叶,它却很少被秋意动摇。哪怕寒风凛冽、冬雨连绵,它也保持着枝叶繁茂,彰显着生命的顽强。但它其实并不是常青树,而是在耐心等待,等春日倦懒、万物苏醒之际,等暮春初夏交错之时,它才会找时机卸去重任,安心做起自己的大事来。

有一次,我发觉黄桷树在一夜之间落下了大片的树叶,像给操场铺上了一张厚实宽大的黄色地毯。走进校园的学生一见到这个场景,便争先恐后地踩上去,还捡拾它的落叶玩耍。它的叶片宽大而平整,是标准的椭圆形,两端尖细,被风吹到草坪上就成了一条条漂浮在绿茵场上的小船。有些孩子会把它们带走,做成精致的书签;有些孩子会把它们印在心里,写进自己的作文。等我一抬头,便看见黄桷树上原本茂密的枝叶已所剩无几,密集的树杈上只剩少数残叶还在摇摇欲坠中坚持。都说一叶知秋,这棵黄桷树倒有趣,仿佛开玩笑似的,让我们一叶而不知此刻是春还是秋了。

其实,它总是如此潇洒果决地落叶,多半是因为很有底气。没过几天,潇潇细雨之中,我站在教学楼的连廊远眺,无意间朝它望去,便发觉它那光秃秃的枝干已经又长出了新的绿发——嫩绿的新叶完成了与枯黄掉落的旧叶的替换交接,此刻正在微风中从容摇曳。

据说,黄桷树在春天落叶的原因,是它能记住自己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被种下,它便在什么时候落叶。学校这棵总在春天让我们回顾秋意的黄桷树,有可能是在许多许多年前的春季,长出了自己的第一根嫩芽。我想,对此科学教师一定有话要说,但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只想抛却那些科学道理,感念黄桷树青春的精神和健旺的生命力。也许“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能换个说法,就叫它“忽如一宿春雨至,千端枝头万点绿”吧!

我想,作为一棵黄桷树,它无须语言的传授,仅仅只是作为树而自然存活,也足以成为人的老师了。黄桷树一直在用它无声的智慧,用它蓬勃的生长能力,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平凡的岁月里,做好自己应做的事,便能从容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愿这棵亦师亦友的黄桷树,继续伴随这些稚嫩的孩子,继续茁壮向阳生长。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小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05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