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根据教材设置安排教学内容,存在学生对授课内容不熟悉、兴趣不高的问题。新课改背景下,更加要求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改变知识在课堂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小学美术教学涉及众多内容,这些内容与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等其他学科密不可分,将多学科元素融入美术教学,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和核心素养。
立足课标要求,打造适应多学科元素融合教学的教师队伍。新课标背景下,在知识讲授之外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将知识学习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具体到美术学科教学,专家提炼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这种教学目标的变化,同样要求美术教学方式的变革。美术教学涉及内容广泛,许多知识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比如小学二年级美术学科的“摆摆拼拼”与数学学科中的立体图形知识紧密关联,四年级“听音乐画音乐”这节课与音乐学科知识存在密切联系。这些都需要美术教师打破学科壁垒,探究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将更多学科元素带到美术教学中,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中多学科元素融合教学,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所在学校更加注重美术教师与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首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每一次美术多学科元素融合教学课的集体备课,我们都邀请相关学科教师参与,针对其他学科元素如何融入美术课程、融合到什么程度、课程内容如何重新编排展开讨论,形成课例,并针对课例多次打磨讨论,在反复互动中达成每一节融合教学课的教学目标。其次,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我们邀请其他学科教师进入融合教学课堂现场听课并及时互动,保障每一堂融合教学课的效果。最后,在反馈评价方面,基于课堂效果,各学科教师集中讨论总结融合教学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改进目标。总之,在集体备课、教学过程、反馈评价各阶段都进一步加强了美术学科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集体合作,通过这种互动合作方式,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师对各学科元素融入美术教学的把握程度。
结合学科特色,有效融合多学科元素增强美术课堂的活力。美术教学多学科元素融合课,不是机械地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美术教学,而是以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为抓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此推动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实践中我们结合每个学科的特点,探索出各学科元素与美术教学有效融合的路径。
比如数学元素,凸显立体思维之美。数学中几何图形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美术艺术的绘画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凸显学生立体思维,体现数学学科特色,立体几何图形的学习可以为美术学习增加动力。在小学二年级美术课“摆摆拼拼”的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学中三角形、四边形、半圆形、圆形及立体图形知识,分析点、线、面组合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拼搭出画面活泼生动的组合。又如“以纸造型”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结合数学中的立体图形知识,运用裁剪、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让学生打造出纸雕艺术。纸雕是一种运用卷曲、立面、立折、立柱、立体,将平面纸立体化的技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结合生活用品与建筑,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
适应学生特点,在融合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小学美术是发挥美育功能的关键学科,其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将多学科元素融入美术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理解力、操作能力和创造力,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有助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将多学科元素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方式中,更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探究符合小学生成长特点的融合路径。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首先我们要遵循美术教学和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在将其他学科元素融入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坚持美术课程主体课程地位不动摇,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元素提升美术课程效果。其次,我们要结合学生成长过程规律,在1—2年级的美术多学科元素融合课中,注重提升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力,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审美观念;在3—4年级的课程中,在深化学生知识理解力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创作出基本的美术作品;在5—6年级的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最后,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要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中吸收不同的创造方法,鼓励学生结合不同学科知识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而不是简单模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将多学科元素的优势和特点融入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进行多学科艺术交融、整合与升华,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美术课堂的生命力,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与艺术修养的感悟和了解,更好地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鄄城县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12日第1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