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思政课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这给区域和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挑战。辽宁省葫芦岛市是东北进入关内的重要门户,素有“关外第一市”之称,与渤海沿岸其他城市构成环渤海经济圈。葫芦岛市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地缘、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教育,积极探讨思政课教学方法和策略,初步形成思政课教学新样态,让核心素养在“智慧学习场”中落地生根。
夯实教材培训,常态化打通思政课教学通道。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统编教材具有时代性特点,教材内容、话题紧贴社会发展实际。为了让任课教师提升认识、解决教学中的堵点,每学期初,葫芦岛市通过开展常态化教学设计讲解、学科理念解读、学科课程标准解读、学科主题教学板块解读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让参培教师在“看得着、做得到”中逐步掌握思政课教学核心和教学基本框架。通过培训,教师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认清了形势、提高了站位。
融合红色教育,个性化拓展思政课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政教育实效需要一个过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葫芦岛市在推进思政教育初期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活动方式单一、信息不对等。为解决问题,葫芦岛市制订了一系列活动方案。
一是以实践基地为依托,强化思政课教育模式。葫芦岛市以葫芦古镇、白狼山烈士陵园、塔山阻击战纪念馆、三道沟革命历史教育基地、要路沟乡村革命根据地等为“思政研学实践基地”,打造红色德育体系,引领葫芦岛市学校德育品牌创建向纵深发展。
二是以红色教育为主线,打造红色思政课。用好校园主阵地、用活红色教育资源创建德育特色品牌。为此,葫芦岛市实施“五进一融”模式,推进红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基地、进社区、进家庭。同时,各学校将思政教育同课堂教学相结合,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主、艺术学科为辅,重点纳入、有机渗透。
三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厚植学生爱国情怀。深入挖掘葫芦岛市本土红色资源,积极开展“学雷锋纪念日”“情系最可爱的人、清明祭英烈”“共升一面旗、齐诵一首诗、同唱一支歌”等主题活动,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将思政教育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固化教育成果,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大思政格局。
开创课程思政,多维度构建思政课程体系。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更好促进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深度融合。近年来,葫芦岛市以“小学特色发展学校联盟”系列活动为依托,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总体建设,积极挖掘教材和相关学科中所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在横向、跨学科角度倾力打造思政一体化。
为此,葫芦岛市构建了“三结合”“四凸显”“五个全贯穿”的课程思政主要框架。“三结合”,即传承与创新结合、内容与目标结合、知识与应用结合。“四凸显”,即课程目标凸显思政性、教学内容凸显思政价值融入、教学实践凸显思政育人的实践行为、教学评价凸显思政育人的文化认同与传承意识。“五个全贯穿”,即在教学中全学科尝试与课程思政融合;在目标确定、资源开发、教案编写全过程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点(学科知识点)、线(知情意行逻辑主线)、面(思政育人全面覆盖)横纵交叉构成课程思政全链条;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评价;线上融入时政热点话题或典型事件,线下整合社会资源、实践基地等全场域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在这样的课程体系指导下,葫芦岛市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辐射至每一位学生、每一门学科,真正做到“门门有思政,人人重德育”。
精研操作试题,过程化完善思政课评价。评价是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通过评价可以发现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同时,评价结果可以激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和发展。葫芦岛市采取开放性试题的方式考量学生学习成果,试题凸显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如试题新增加了“生活中的法”“故事分享会”“时代中国”“道德辨析”等题型,从多角度检验学生在生活中处理法律、道德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诸多材料分析题中创设开放性试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价值观、主题思想,以试题的多样化提升学业质量水平。
接下来,葫芦岛市将立足特色载体和优质资源,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积极挖掘社会实践资源,统筹规划各学段社会实践的目标设计和内容衔接,努力打造属于葫芦岛市跨学科、跨空间协调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19日第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