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且读且思

拥抱文学的想象力

发布时间:2024-06-18 作者:陆秋霞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这些天,我刚好在准备《中外经典小说阅读与欣赏》的绪论课,绪论课是为了告诉学生两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上这门课以及怎么上这门课。于是,我便避免不了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阅读文学作品?我们为什么不去玩游戏、刷短视频?明明那些更有趣,我们为什么还会迷恋白纸黑字呢?

是因为文学里有吸引人的故事?或是文学能够引发我们的情感共鸣?或是“日落”“玫瑰”“仲夏夜之梦”……这些词本身具有美感,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很迷人——这种答案似乎可以糊弄过去。然而,我对待问题总想认真一点,严谨一点。为此,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个故事。

故事源于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得主陈春成的一则短篇小说《夜晚的潜水艇》。小说设置了两条平行故事线。在第一个故事里,一位富豪疯狂迷恋作家博尔赫斯的诗《致一枚硬币》,在知道作家的确往海里丢过一枚银币后,富豪花巨资打造了一艘潜水艇阿莱夫号专门去寻这枚硬币,有一次阿莱夫号卡在了珊瑚礁里。在另一个平行故事里,一个小学生从小就想象力旺盛,每天晚上他都想象自己的房间是一艘潜水艇,他在深海探险、遨游,甚至还救了另外一艘卡在珊瑚礁里的潜水艇。两个故事的交汇处是神奇的一笔,即小男孩虚构的潜水艇向珊瑚礁发射了两枚鱼雷,救了现实的潜水艇。

“后来呢?”

学生很好奇,听到这里,他们感觉故事才刚开始。

“后来,这个小男孩为了学业放弃了自己的想象力,做题、考试、读大学、工作、生孩子,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中年男人。”

学生的目光渐显黯淡,我提高声调,说:“后来,男人辞职了,他开始画画,逐渐变得有名。当记者问他灵感源自哪里,他说是小时候的想象力,他只是把小时候幻想的东西临摹下来了。”

学生都沉默了。

“现在,大家觉得文学和电影、游戏、综艺等其他媒介最不一样的点是什么?”在我讲这则故事之前,学生的回答都集中在“文学比其他媒介更具有深度”上。

“我知道,是想象力。”一个学生抢答道。

我追问,“想象力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是自由”“是快乐”“是无限可能”……几个学生同时回答,眼睛黑亮亮的。

是的,文学给了我们其他媒介给不了的自由。在现实生活里有许多边界,许多沉默和微妙的瞬间,许多想要撕破伪装而不能的时刻;在影视和游戏的世界里,我们或许可以越轨,可以撕开沉默,可以体验浪漫、极致的情感,但细想一下还是要服从游戏规则,我们只是被动的体验者并非创造者。我们被限制在别人的想象力和资本掺杂的商品里,因而并不自由。

但文学不一样。在文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拥抱他人的想象,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我们可以让九又四分之三车站为全世界的小魔法师敞开;也可以让一株仙草化身一位玲珑心的才女,终日以泪洗面,只为报答女娲补天剩下的一颗五彩石的灌溉之恩。只要拥有想象,我们就是自由的。

“我的潜水艇。它行驶在永恒的夜晚。它将永远,永远地悬停在我深蓝色的梦中。”正如陈春成所述,相信自己是个魔法师,去握紧自己最强悍的武器——想象力。

(作者单位系温州商学院)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19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