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说文解字

顾:念念不忘回头看

发布时间:2024-06-18 来源:中国教师报

学习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时,学生忽然提问:“老师,我好像发现文字的右边是‘页’的话,往往都会与‘头’有关系,比如‘颈’‘顶’‘颜’‘须’……”听到学生的猜测我非常开心,于是给学生写了“页”的繁体字,又写了一个“首”字,问道:“你看这两个字都有共同的部分‘一’和‘自’,区别在于‘首’字上面有两个点,‘页’字下面有两个点。”

学生一边点头一边说:“我记得您说过‘自’是鼻子,那这里的‘一’是什么呢?是不是眉毛或者额头?”

“猜得很对,可以继续猜一猜。”

“‘首’字上面的两点是头发?‘页’字下面的两点是胡子?”

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对错,而是继续启发他:“你刚才不是在问‘顾’字吗?我们先看看‘顾’的字形演变。”说着,我给学生写下了篆书、隶书、楷书的“顾”字。

“我明白了,‘页’字下面的两点表示人的身体。可是为什么‘顾’字左边是‘雇’字呢?”

“‘雇’自然是表读音,你看‘顾’的读音与‘雇’一模一样。‘顾’字本来是形声字,不过后来将‘雇’简化为‘厄’,也就看不出读音了。”

“为什么‘雇’与‘页’合起来就表示‘看’的意思呢?”看来学生不打算“放过我”,我便开始给他详细讲解这个字。

许慎《说文解字》说:“顾,还视也。从页,雇声。”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解释:“还视者,返而视也。”因此,“顾”字最初的意思是“回头看”,比如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庄子《秋水》中“庄子持竿不顾”等。许多时候“顾”的意思也直接译为“看”,比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中“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都是这个用法。

“看”的原因往往是“关心照顾”,所以又引申出这个义项,比如《诗经·硕鼠》中“三岁贯,莫我肯顾”,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等。“顾”还可以引申出“挂念、顾虑”的义项,比如高适《燕歌行》中“死节从来岂顾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等。“顾”还有“看望、拜访”的义项,比如诸葛亮《出师表》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杜甫《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等。

从“回头看”的义项出发,它与“向前看”不在同一方向,所以“顾”在用作副词时,常常表示两种关系:一种表示轻微转折,译作“只不过”,比如《战国策》中“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一种表示反问,译作“难道、反而”,比如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中“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听到我讲了这么多,学生忽然说:“老师我懂了,语文真是一门科学,您一定会成为科学家的!”(柴海军)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19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