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午饭后到公园散步,沿着环湖林荫步道闲逛,不大的水面清波微漾,忽见一片绿莹莹的荷叶间一枝枝荷花傲然挺立。没想到短短几天,荷就热腾起来,让我惊艳不已。
在我眼里,荷是夏日的馈赠,花是盛夏的胎记。荷叶或轻轻铺展,或高高举起,如翡翠般映绿了水面。微风拂过,荷叶轻摇,沙沙声犹如优美的旋律。荷花有的打着花骨朵,低眉娇羞;有的盛开,雍容典雅。细看绽放的花朵,花瓣薄如蝉翼,荷心有个淡绿的小圆盘,周围布满毛茸茸的金黄色花蕊。水中时有鱼儿游动,搅得水珠跳到荷叶上,如同晶莹的珍珠在玉盘上滚来滚去,十分有趣。这景致是一轴淡雅的国画,挥毫泼墨间,用蘸满曙红色的毛笔随意甩几下,便能晕染开去,浓淡相宜,韵致天成。
荷是“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儿时,家在乡下,村口有一片荷塘,一到夏天,满眼都是碧绿的叶,一朵朵荷花悄然盛放。白天,小伙伴摘下荷叶,顶在头上遮阳嬉闹。夜晚,村人搬来小桌子、小板凳,聚集在荷塘边纳凉闲聊。明月洒下清辉,水光潋滟,弥漫起薄雾。荷花点点微红,像是刚点亮的灯盏,与天空中的星星遥相闪烁。四周蛙鼓虫鸣,微风轻吻脸颊,鼻端缕缕清香、阵阵凉意,甚感舒畅。“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张岱散文中的意境大抵如此。
荷花又名莲花、芙蓉、芙蕖、红蕖、菡萏等,素有“花中君子”之雅称,自古深受文人青睐,留下了大量诗文。周敦颐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将荷花高雅自洁的情操描摹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名句。杨万里也曾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诗句引得我前去西湖赏荷。
连绵十里的荷,叶挤挤挨挨,舒卷开合,有的戴着滚圆的帽,有的穿起翠绿的裙。朵朵荷花,白的清纯,红的艳丽,粉的如霞。荷香沁人心脾,似乎每一片花瓣都散发着淡淡的、素雅的芬芳。我尤为喜欢白色的荷花,皎皎如明月,自然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小舟悠悠,似有绿衫女子手执双桨划向密密的荷。荷叶宛如身着绿色衣衫的少女,荷花恰如一个个仙子,她们仿佛在合唱一曲《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荷叶可用来制作美食。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嘉兴吃过一道当地特色菜——荷叶粉蒸肉。剥开绿叶,香米和五花肉片白白糯糯,顿时香气四溢。荷叶、米、五花肉在蒸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米吸足了肉的丰腴和荷叶的清香,荷叶吸收了多余的油脂,肉则用来增味解油。趁热食之,鲜香肥糯,肥而不腻,味道无比鲜美。我曾到微山湖赏荷,在那里见到许多与荷有关的土特产,莲子居然有红白之分,荷叶、莲芯也能制茶,真是让我开了眼界。喝上一口荷叶茶,草木香气盈鼻,清新爽口、自然纯净之感漫过心头,似乎此刻才触摸到荷那颗恬适、静雅之心。
正当我沉浸在回忆之中,耳畔忽然响起一阵诗朗诵:“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是公园旁的一所小学,每到这个时间点都播放王昌龄的《采莲曲》,可能是午休结束的提示。以往没有注意,今日听来十分应景,诗中描写的这幅采莲画面,楚楚的采莲姑娘与艳艳的荷花相互媲美,极富生活情趣。我也许懂得荷花为什么开放在夏天了——原来它不仅带来视觉享受,而且带来丝丝凉意;同时它深根以自养、严妆以自恃,更给人以心灵的洗礼。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句容农校)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26日第1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