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复习课的好课面孔

发布时间:2024-09-18 作者:褚衍慧 来源:中国教师报

关于好课的思考,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看到过不少分析好课的文章,但很少有人专门谈好的复习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复习课主要目的在于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数学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将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弱化了复习的功用。就小学数学复习课而言,其目的多样,既要提高课堂效率,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要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知识,又要努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以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如果能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目的,以提升复习课效率为准则,精准把握和精心创设适宜的趣味情境,就可以让复习课绽放异彩,从而让学生在全新的课堂体验中饶有兴趣地领略数学知识的魅力。

以“倍数和因数”这一知识点的复习为例。

师:首先让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齐):好!(学生个个欢呼雀跃)

师:这个游戏叫抽扑克牌,你抽到的牌是什么数字就需要用一句话描述倍数、因数的内容。谁愿意先试一试?(学生争先恐后想要尝试,随之第一个学生抽到了6)

生1:6是2的倍数,6也是12的因数。

师:很好,下面这位“勇士”请抽两张牌。(第二个学生抽到了2和5)

生2:2是偶数,5是奇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0,最大公因数是1。

…… ……

以上案例中,教师从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心理着手设计,迅速引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就被带入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中。这种看似游戏、实则渐进性的问题情境,能快速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强烈愿望,聚焦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由于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而获得了复习的动力,所以当学生将相应的数学知识与自己的游戏体验结合在一起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自然也就更加深刻,这也就达成了知识复习的效果;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游戏情境的创设实际上是精心设计的,所选择的素材来自学生的生活,于是相应的复习过程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以系统梳理促进知识建构。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通过梳理可以贯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网络的建构。倘若教师能以高位引导学生将前后相关知识、方法和思想进行横向、纵向、交叉比较,则可以让脑海中零碎散乱的知识连成线、织成网,让单一的知识结构模块化,让杂乱的知识点有序化,重组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知识网络。

以“多边形面积”的整理与复习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要求,课前整理:列出所有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并阐明推导过程。课内交流:与同伴分享课前整理的内容,并将不够完善的知识要点补充完整,以深化理解和认识;探寻平面图形间的联系;观看课件演示,再说一说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联系。

以上案例意在通过活动链引领学生回顾与总结旧知识,对相关知识边梳理、边巩固、边内化。这样的活动设计紧扣核心知识与基本图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不断补充,不断建构,形成了一个清晰而系统的知识网络,让复习课的学习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变得更系统的过程,就类似于将一个个珍珠串联成项链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复习课上看到一个数学概念或规律,进而想到更多的概念与规律的时候,这些知识就可以体系化的状态出现在学生的思维中。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具有关联的知识实际上就是一个个数学模型,当学生运用一个知识网络面对数学问题时,实际上也就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去判断问题,这正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是数学模型在问题情境中的具体运用,是数学复习课效率的应有体现。

在探究中让数学思想落地。对于复习课而言,查漏补缺和建构知识网络都不可或缺,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联想思维练习,有效渗透数学思想。因此,教师在复习课中需要体现探究性,将数学思想的提炼和归纳渗透在复习课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在探索中领略,最终让知识之舟“泊”于数学思想的“锚桩”上。

以“整体思想”的渗透为例。

问题:今天是11号,那我就请大家用2个以上不同的知识说明11这个数。

师:谁愿意先来说一说你对11的认识?

生1:它是奇数,也是两位数,是由一个1和一个10组成的。

师:真不错!还有吗?

生2:它是一个正整数,且11与-11相差22。

…… ……

与数学知识相比,数学思想方法是质的飞跃,它为学生打造了“一双慧眼”。以上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数”,让学生透过知识网络逐渐明白数的博大精深,并感悟“用联想解决问题”这一重要思想,同时掌握整理这一重要方法,理解数学思想的精髓。正是在多角度思考和多方位展示中,思维之花才不断碰撞,使数学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总之,复习课上教师要关注到趣味性、系统性和探究性,带领学生回顾、梳理和拓展知识,让旧知识散发新活力,让知识体系的建构流畅,让数学思想的生成自然,让数学素养的落地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龙潭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4年09月18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