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谁在读报

发布时间:2024-09-18 来源:中国教师报

写课,直面自己的丑陋

成尚荣老师的《写课,从“笨”走向“智”》一文于我恰如“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这篇文章不仅强化了我的写课方法,还无形中给予我情感支持与精神嘉奖。这学期我开始笨拙地记录自己的课堂,并写下自己笨拙的反思。开学一周多,我已经写下了不少流水账。因为我已经认识到写课的价值,并把写课当成一种责任、一种成长契机。于是一下课我便开始记录,及时反思。最近在读日本学者佐藤学《教师的挑战》一书,我会尝试实践书中的理念,创造自由而安全的学习环境,认真倾听,营造对话氛围,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写课过程中,我会把自己的教学与学习共同体理论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思考改进的方向。因为写课,我对自己提出要求,每节课必须有一个亮点,这让我在备课时更加用心。目前我的写课也不公开,想法和文中所说如出一辙,不想受外界影响,担心引起写课焦虑,自由自在的写课更能让我看到自己教学中的丑陋。“写课何尝不是直面自己的丑陋”,我在流水账中就曾这么表达。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写课,写课是一种复盘与反思,还是一种再生学习。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南关小学教师 郭珍)

写课从来不是一种负担

读了中国教师报993期成尚荣老师的文章《写课,从“笨”走向“智”》,受益良多。文中说“写课要克服负担感,增强责任感”。写课,在很多人看来或许是一种负担,但它并非外加的任务,而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次上完课,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课堂上激情四溢,下课后却觉得一切尘埃落定,只需要等待下一堂课的到来。但真的是这样吗?课上完了,我们的思考不应该停止,我们的生长不应该停止。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成长?写课是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写课就是促使我们进行深度反思的过程;写课不只是对课堂内容的简单回顾,还是对教学方法、学生反应、自身表现的再次审视。通过写课,我们从“写完就忘”的状态逐渐走向“写后反思”的自觉。如果你认为写课是一种负担,可能是因为你还没有将其与自身的成长和教学的提升紧密联系起来。当我们意识到写课其实是促进自己成长的应有责任时,这种负担感就会悄然消散。责任感可以抵制、消除负担感,它们之间只是一念之差。明白了写课的本质意义,我们便从被动的教学者转变为主动的反思者和探索者,会更加关注教学的本质和学生的发展。

    (湖南省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教师 梁瑞莲)

做真事,真做事,做成事,有本事

看了中国教师报993期《把学科打开,让课堂变大》一文感触颇深。文中谈到“具体的课程教学要从‘做题’中解放出来走向‘做事’”,还谈到“学习和做事是同时发生的,学生在做完整的事,也在完整地做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回到儿童的真实生活和经验世界,从‘学以致用’走向了‘用以致学’,实现了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内容变革的统一”。这与全景式数学团队倡导的“做真事,真做事,做成事,有本事(素养)”不谋而合。

比如我校五年级的农夫课程,孩子们需要了解农耕文化、了解农具的发展史,需要采集种子作标本、承包学校的一块土地去种植,同时还会在家委会的引领下到地里割麦子。以种植为例,孩子们从承包一块土地起,要经历土地测量,播种前的准备、播种、生长规划、管理和维护,到收成评估和再次净土、废物再利用,最终形成一本种植手册的完整过程。这当中涉及数学学科的就有土地测量,适合种植的瓜果蔬菜调查与统计,种子、肥料、工具等的预算与购买,另外播种时还要考虑株距、种子种植的深度等。这样的项目式学习融合了生物课程、农业种植课程、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多学科知识,也掌握了一项生活技能。

    (江苏省南京赫贤学校教师 郑秋平)

《中国教师报》2024年09月18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