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局内人

莫给“专职参训员”提供温床

发布时间:2024-12-24 作者:郑光平 来源:中国教师报

在最近参加的一次培训中,我看到了令人意外的一幕:培训结束前的“优秀学员”评选环节,我所在小组一致推选的邓老师婉拒了这一荣誉。私下交流后得知,原来邓老师被学校视为“专职参训员”,每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学校都安排他去,实际上就是“旅游+学习”。

这一事件并非个例,像邓老师这样的“专职参训员”并不罕见。他们往往因年龄偏大、职称晋升无望等原因,被学校安排参加各类研修培训。但参与研修培训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例行公事”,而非真正的学习和提升。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也违背了研修培训的初衷。

与不以提升专业素养为参训目标的“专职参训员”相比,站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却鲜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在应试理念的影响下,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不敢轻易让骨干教师参加研修培训,担心骨干教师长时间外出学习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殊不知这种应试教育思维不仅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影响了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实,这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不足有关。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推荐参训的人员审核不严,导致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参加了研修培训。同时,对研修培训效果的评估也缺乏有效机制,使得一些学校和教师不重视形成学习成果。监督力度不足为研修培训流于形式提供了温床。

基于此,提升教师研修培训实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让教师认识到研修培训对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教师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的岗位,学校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提供职业发展平台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修培训。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规划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发展目标。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研修培训的监督和管理。一方面,严格审核学校推荐的参训人员,确保他们符合培训条件和要求;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研修培训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同时,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确保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再次,创新研修培训的模式和方法,增强培训实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训方案;引入更多的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最后,学校要加强内部管理,营造良好的研修培训氛围。建立完善的研修培训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

说到底,提高研修培训效果要转变学校和教师的应试思维,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学校的评估和指导,引导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成绩;还要加强对家长和社会的宣传引导,让他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如此,才能达到实践与理念的统一,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秭归县两河口镇一支笔初级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12月25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