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王廷波谈学校管理①

找到学校系统中的那只“蝴蝶”

发布时间:2024-12-31 作者:王廷波 来源:中国教师报

学科委员会制度作为学校制度创新的一个“点”,将学科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串成一条“线”,将学校常规管理与教学改革联结成一个“面”,最终聚合成一个完整的学校治理系统的“体”。

————————————————

社会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蝴蝶效应”,即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够带动整个系统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在学校制度建设中,一个“好的微小的制度”正如蝴蝶效应中的那只蝴蝶,只要正确指引,就会产生显著的效应。基于这一思考,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将学科委员会制度作为学校重要的制度创新点,经过长期培育和完善,持续不断地激活学校教育细胞,释放学校办学活力。

学科委员会制度是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传统和优势而建立的学科自主管理制度。学校从每个学科中遴选出群众基础好、教学业绩佳、研究能力强的骨干教师组成学科自治组织,学校依托这一组织谋划学科发展、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优化队伍建设,促进各学科均衡、优质、特色发展。

学科委员采用任期制,三年一个任期。学校制定学科委员会章程,明确学科委员的准入机制、奖励机制、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其中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共商:要成为学科委员,需要本学科全体教师及学校管理团队共同协商、投票决定,体现全过程民主协商。

共建:学校为学科发展提供服务保障,赋权学科主任管理学科的“事权”、统整调配使用学科发展经费的“财权”以及自主聘任学科委员的“人权”。扁平化代替科层化的设计,使学科委员会的运行、管理更灵活,激发了学科发展的动力。

共治:各学科直接与大学相关院系、国家省市教研部门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共治学科。学校各管理部门和学科委员会围绕学科的阶段发展目标同向发力、同题共答。

当然,学科委员会也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定位。

树靶子:立足学科发展前沿孵化高水平成果。一是瞄准学科指标体系的“靶子”,各学科瞄准国内一流水平,制定学科发展规划;二是瞄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靶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互动关联,扎根实践土壤,深耕细作,探索规律;三是瞄准教育教学成果的“靶子”,各学科对标国家级、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标准,以终为始,目标导向,任务驱动,孵化高水平的教学成果。

建“圈子”:聚合资源构建高水平学术研究共同体。我们发挥师大附小的天然优势,构建“U—S”(“大学—中小学”)协同创新模式,附小各学科与大学相关学院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围绕教学方式、学习工具开发等具体实践问题备课、研课,解决疑难,集体攻关。同时,不断加强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学术团体等的交流互动。

钉钉子:瞄准学科改革关键问题持续攻关。学科委员以钉钉子的精神,瞄准学科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比如,语文学科锚定课程内容的“三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主题课程研发;美术学科聚焦“儿童水墨国画”课程体系建设;音乐学科瞄准“东北地域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体育学科围绕“冬季运动项目”开展课程建设。

如今,学科委员会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果。学校凝练了多项高水平教学成果,其中4项成果获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4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近5年,有学科教师参与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制工作,参与国家学科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建设工作,主持完成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班级管理)》研制工作。仅2024年上半年,学校各学科26节课例入选国家级教学资源平台。多个教学案例入选国家“新课标”课例式解读丛书……

学科委员会正如学校系统中的那只“蝴蝶”——翅膀微扇,万物皆变。学科委员会制度作为学校制度创新的一个“点”,将学科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串成一条“线”,将学校常规管理与教学改革联结成一个“面”,最终聚合成一个完整的学校治理系统的“体”。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5年01月01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