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领导力

校长领导力提升的思与行

发布时间:2025-02-11 作者:林正华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何为领导力?我认为,一是“领”,即引领,给予发展方向,解决“向何方走”的问题;二是“导”,即指导,给予走的方法与技能指导,解决“如何走”的问题。

何为校长领导力?它是指校长以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价值观念、学识修养、人格魅力等带领团队实现师生、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校长领导力可细分为数十种能力,着重体现在战略规划力、文化营造力、团队建设力、课程变革力、交流沟通力与人文关怀力等方面。如何有效提升校长领导力?我结合自己20余年的校长生涯进行了一些思考。

战略规划力

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其“灵魂”之要,体现在校长对学校长远发展、整体发展、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对办学思想、核心理念、文化构建的系统策划,对发展愿景、育人目标、品牌特色的科学谋划,这一切皆为战略筹划。学校的目标愿景、价值追求能否完美达成,考量着校长的战略规划力。校长务必放眼未来具有前瞻理念、把握当下富有时代思考、立足校情拥有目标愿景,以此“明道取势”,领航学校高质量发展。

履职邻水县第四小学时,邻水一小以艺术教育闻名,二小以实践活动著称,三小以军魂养正见长。为了让地处城郊接合部的新校尽快与城区这几所百年老校缩小差距、比肩同行,我与团队立足校情,巧取“三势”(资源优势——周边蕴藏着取之不尽的陶泥土,还有陶艺师、陶罐厂和生产线;生源形势——孩子对泥土有着天然、深厚的特殊情结;政策时势——各级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文件),拟定了“特色立校”战略,从“精心确立特色、匠心物化特色、悉心铸就特色”三方面着力,大力发展陶艺教育,8年时间让名不见经传的四小享誉广安、名满川东,被评为广安市特色学校、四川省中小学美育实践基地、全国硬笔书法教育实验基地等。

文化营造力

学校文化是校长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的体现、治校方略与目标愿景的表达,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它是由全体师生创造并高度认同和遵循的。校长营造学校文化,一要源于校情,因地制宜;二要基于时代,与时俱进;三要归于实践,返璞归真。

学校文化可从经典的传统文化中撷取,从地域的历史文化中追寻,从校园的景观文化中发掘,从区域的名人名言中凝练,从校名本身的内涵中提炼,还可从特色的课程文化中升华。作为校长,要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要锤炼撷英拾萃的功夫。

邻水四小的文化主题便升华于特色课程文化。结合陶艺教育的特点,学校确立了“陶情冶性,行知树人”的办学理念、“创办川东陶冶教育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培养情趣高雅、心灵手巧、探究创新的现代儿童”的育人目标;因为陶艺是水、火、土的文化交织,是尚美成器的文化载体,我们又提炼出“善如水,情如火,德如土”的学校精神与“陶在钧,成大器”的校训……自此,内涵丰富的四小主题文化——陶冶教育文化应运而生。

实践告诉我们,校长营造文化一般会历经始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引领期。初创时,尽管校长煞费苦心、精准把脉、稳步推进,但师生因不太了解文化建设的路径与策略会等待观望,形成被动执行的状态,校长常有“寂寥思晤语”的心愿,多是艰难前行的拓荒牛。成长期,校长悉力引领、凝聚共识,师生因目标明晰而主动实践,构成积极参与的常态,校长常有“鸡鸣引曙光”的欣喜,成为创新发展的弄潮儿。至于成熟期,校长沉浸推进、点面结合,丰富文化内涵,彰显个性品质,师生成为文化本身的一员而倾情参与,形成活力无限的生态,校长常有“归来马蹄香”的欣慰,成为区域文化的“领头雁”。文化的营造力还表现在校长对成熟文化的成果凝练与示范推广上,达成共融共进的妙态,从而享受“精妙世无双”的心动,成为文化品牌的代言人。

需要说明的是,学校文化务必与教育实践有机融合,方能发挥育人功用。

团队建设力

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依托于校长的高质量队伍建设。校长的诸多使命要落到实处,务必造就强大的团队向心力与凝聚力,营造乐观向上、温馨和谐、奋发进取的干事创业氛围。

近年来,大班额逐步消除,教师队伍渐次庞大,人员结构愈发复杂,团队建设尤显重要且难度更大。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认为,校长的团队建设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率先垂范的感召力与榜样示范的引领力。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车头除了校长,还有班子成员。校长身体力行是本来要求,班子敬业乐业是应有之义,以此感化、召唤同事,淬炼、培树先进,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雏雁跟飞”的雁阵效应。

二是愿景目标的牵引力与价值追求的驱动力。愿景目标给人以信念与希望、激情与梦想,校长要与时俱进,科学谋划办学愿景,让未来值得期待、充满信心,又切实可行。同时,要指导教师量身定制个人发展规划,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专业成长与事业追求高度融入学校的发展目标,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高位发展的“多轮驱动”。

三是平等友善的亲和力与换位思考的共情力。不管你是领导还是员工,是资深教师还是新教师,都需要平等相处、平心做事、平和待人,这是友善的纽带、和谐的基石。工作轻重不同导致心理失衡、利益分配不均带来抵触情绪、评优选先失意致使恶性竞争等皆是客观现实,需要坦然面对,更需要换位思考。

课程变革力

再先进的教育思想,再前瞻的育人理念,再适切的育人目标,都要以课程为载体来实现。课程变革力就是校长关于课程设置、开发与设计、实施与研究、诊断与评价、融合与统整的素养和能力。

立足“特色立校”战略规划,邻水四小组建了课程开发研究团队,通过理论研讨、蹲点学习、跟班取经、专家引领等,历时两年成功研发出校本读物《乐陶》,于2020年被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中华文化优秀校本课程读本”。在实践中,我们将《乐陶》纳入课程计划,探索出玩、仿、创、说、赏“五步教学法”,形成了“3+3+3”陶艺课程架构,目前正在优化设计,着力构建以美育为主导的“美美与共”课程群,以期形成四小特有的“行知”课程体系。

交流沟通力

交流沟通力在学校管理中起着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积聚人脉协调关系等功用,是校长必备的素养与能力。

校长要针对不同对象灵活机动、辩证施策。与上级沟通,适宜主动请示汇报,邀请莅临调研,严守规矩意识,注重科学规范,准确下情上报;与下级沟通,务必及时传达精神,广泛征求意见,严守民主法治,注重宣教引导,正确上情下达;与平级沟通,需要真情敞开心扉,深入相互了解,严守平等互惠,注重主动配合,强调共融共生。

科学的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形式,校长要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取舍,譬如以书面汇报、口头陈述、耐心说服、虚心请教、真情咨询、分类研讨、主题论坛等方式“量体裁衣”。对于某些工作,可能需要双向甚至多向沟通,巧妙运用多种方式。

同时,校长要锤炼沟通技巧,以求达到最佳交流效果。要学会倾听、把控情绪、换位思考、高效反馈、紧扣目标,包括节奏的控制与眼神的交流等也是促成高效沟通的应有技巧。

当下,非教学的额外任务、非必要的考核评估、非理性的道德绑架,以及家校共育的矛盾与尴尬、部分媒体的狭隘与偏执,考量着师者的教育良知。对此,校长有时也颇为无力,唯有引领教师理智对待一些不公现象,理性依法维护自身利益。

人文关怀力

校长的人文关怀力集中表现在广博的人文知识、宏观的教育视野、高超的艺术修为、深刻的文化理解与人本的管理理念等。

当前,教师爱读书的越来越少,逐名利的越来越多;协作意识不强,同事关系紧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难以形成,宽松融洽的人际关系难以构建,校园内人文积淀弱化、人文素养虚化与人文精神退化的现状令人担忧,亟待改观。校长要敢于蹲下身子、放下鞭子、举起旗子,做人文关怀的引路人。同时以身作则,通过“读破万卷书、行思万里路、写就千篇文、学会百家长”来丰厚人文知识、构建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通过人本管理,致力于人文校园建设,努力让校园的每个角落、每次活动、每项管理都具有人文智慧、富有人文关怀、拥有人文之美,让师生在安全可靠、清新宜人、温馨祥和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开心工作、优雅生活。

近年来,邻水四小被遴选为广安市与广元市结对帮扶的第一梯队学校、“成渝双城经济圈教育合作单位”,吸引市内外各类教育考察团频频访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所袖珍小学的人本理念。学校开设“知心姐姐信箱”,关爱师生心理健康;创设粉笔签到墙,不签署姓名,只书写诗词佳句,丰富人文知识;为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年度最美教师“量身定制”颁奖词,举行教师入职仪式与荣休典礼等,让在职者有认同感与荣耀感,让退休者有成就感与归属感,让整个团队有责任感与使命感。

其实,校长领导力还包括许多方面,譬如内部管理优化力、外部环境调适力、教育评价诊断力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校长的数字化领导力更是不可或缺。作为新时代的校长,我们唯有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方能担当立德树人的责任与使命。

(作者系四川省邻水县第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四川省林正华卓越校长工作室领衔人)

《中国教师报》2025年02月12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