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传统是流动的星河

发布时间:2025-02-11 作者:黄 芳 来源:中国教师报

我牵着刚放寒假的儿子走在归家路上,五岁半的他仰着小脸问:“妈妈,过年就是穿新衣服收红包吗?”这声稚嫩的疑问叩开了我们特别的“年味探索”之旅。原计划的港澳行因证件问题搁浅,失望的阴云尚未聚拢,我忽然想起幼时外婆带我做年夜饭的场景——年味何尝只在远方?看着儿子跃跃欲试的眼睛,一个念头如春芽破土:不如用短视频记录我们的新春故事?

初次尝试是在学校操场。阳光里奔跑的小身影,配上他磕磕绊绊的英文旁白:“I’m running on the playground!”视频发布后,好友“半夏”的留言让我们雀跃:“好棒的恺恺,你的寒假作业真有趣!”原来,当我们卸下“专业制作”的包袱,童真便成了最动人的滤镜。

“妈妈,为什么灯笼是红色的?”拍摄小区灯饰时,儿子的提问让我停下脚步。我们坐在石阶上,看着夜色中美丽的灯笼,我给他说起年兽的故事。他忽然跳起来:“我要给幼儿园小朋友讲这个故事!”翌日夕阳西下时,我们录下了他人生首个双语故事视频,红扑扑的小脸在灯笼映照下,恍若年画里走出的福娃。

腊月二十五的自然派对,儿子举着墨迹未干的“福”字冲进我怀里:“妈妈,今天我来当导演!”看着他煞有介事地指挥镜头,恍惚看见30年前举着红薯粉粑粑在雪地里堆雪人的自己。我们商定拍摄流程时的认真劲儿,恰似当年外婆教我做红薯粉粑粑的一道道工序。在派对现场,老师将毛笔塞进儿子掌心:“孩子,写字要像做人,横平竖直才有骨气。”我举起手机,镜头里孩子身板笔直一撇一捺认真书写的模样,与记忆深处邻居爷爷扶着我小手写春联的影像重叠。那天,我们带回的不仅是倒贴的“福”字,还有一代又一代的春节记忆。

湘绣博物馆的拍摄堪称惊喜。当解说员展示双面鬅毛针法绣时,儿子突然指着《山兽之君》喊:“妈妈,这只老虎好像我们过年贴在墙上的财神海报!”博物馆二楼的制作区,绣娘用五颜六色的丝线一丝不苟地绣着一幅又一幅作品;儿子的镜头里,她们的手在绷架上方比画,钢针一次次穿透薄如蝉翼的丝绢,在空中舞出美丽的姿态。

还有一场滑雪场的“意外”拍摄。儿子摔进雪堆时,我按下慢动作录制键,视频里飞溅的雪沫如碎玉纷扬,他裹成粽子的身体在慢镜头中竟显出几分滑稽。尽管不断摔倒也无人帮助,儿子还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完成了全程完美弧线下滑,成就感溢于言表。

这个寒假,5000多次观看量背后,是孩子学会用双语讲述中国故事,是我重新发现教育的真谛——最好的课堂永远在真实的生活里。当我们把手机从娱乐工具变成传承载体,那些围炉夜话的温暖、翰墨飘香的雅趣,便顺着网线流淌成永不褪色的年味记忆。

最近一段视频发布于正月初三。镜头扫过美丽的乡下老家,田野里随风舞动的油菜花、空中飞舞的蜜蜂,还有儿子在田间撒欢儿的样子。晨光熹微时,儿子抱着手机跑来:“妈妈,我的‘福’字视频有488次观看了!”我望向窗外,桃花枝头已萌新芽、蜡梅飘来暗暗幽香,忽然便懂得老一辈当年说的话:“年味不在新衣红包里,而在把时光熬成糖、将传统化作桥的过程中。”当5岁的孩童举着手机记录春节,当耄耋绣娘对着镜头穿针引线,这或许就是文明传承最美的样子——古老与现代相视而笑,童声与鹤发合奏成歌,“传统不是标本,是流动的星河”。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2月12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