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山东省济南市育晖小学的绿茵场上已跃动着蓬勃的生命力。低年级的学生追逐着足球奔跑、欢笑,中高年级的学生在教练指导下专注地练习传球、射门;教学楼内,学生用画笔描绘足球故事,用诗句抒发绿茵梦想……这是学校精心构建的“专普融通·学段融贯·五育融合”校园足球育人体系的生动缩影。在这里,足球早已超越了运动,升华成一门滋养心灵、塑造人格、启智润身的“生命课程”,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育人交响乐。
环境浸润,让足球成为校园的阳光雨露
走进校园,足球文化元素扑面而来。操场四周的照片墙上,定格着学生在各级比赛中的精彩瞬间;教学楼前,印有学生设计的班级足球旗迎风招展;足球场休息区,一块形似足球、有天然黑白纹理的泰山石静静矗立,象征着足球精神。
教学楼内的“足球有力”主题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一年级稚嫩的《我的足球梦》绘画、三年级充满童趣的儿童诗《黑白精灵》、五年级设计精良的足球海报……这些作品串联起学生的成长足迹。教室里,特制的足球课桌匠心独具——课桌腿下半部焊接了30厘米高的围栏,方便学生随时取放足球。
这种沉浸式的环境让学生自然亲近足球。每学年开学典礼上的“足球找朋友”活动已成为传统:一年级新生通过传递足球认识新伙伴,高年级学生以精彩的颠球表演欢迎学弟学妹。正如学校的理念——“让足球像阳光一样,照进每个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构建的“馆—廊—墙—场”足球空间文化如同阳光雨露,悄然在学生心中埋下了热爱足球的种子。
课程育人,从技能训练到五育融合
足球是学校贯通五育的抓手。自2010年起,学校自主研发《爱上足球》校本课程,将每周一节足球课纳入课表,形成覆盖一至六年级的完整体系,最终凝练出“五育融合、学段融贯、资源融通、技术融入”的“融育”特色,构建起“培优+普惠”的双轨模型。
专业培优锻造精英梯队。学校组建“种子队”与“卓越队”,实施三级训练:每日晨训夯实体能,周末战术课解析攻防阵型,寒暑集训淬炼实战能力。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校际足球交流,让队员在实战中提高足球综合能力。近年来,学校累计斩获26项全国及省市区各级足球比赛冠军,先后向国家青少队输送队员3名,向专业足校、高校输送21名优秀人才。
普惠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课程设计侧重兴趣激发。一、二年级学生通过生动的“足球故事课”了解运动起源,在“赶小猪”(运球绕桩)、“射门闯关”等游戏中快乐地熟悉球性。例如,《足球小种子》课程通过16课时系统训练,让学生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掌握颠球、脚弓盘球等基础技能。进入中高年级,课程转向注重技能与思维的结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球星风采录”,在了解梅西等球星的励志故事后,会去发现并书写身边同学的足球故事;五年级学生深入“足球战术研究”,运用数学图表分析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将理性思维融入运动实践。
足球的魅力渗透到各个学科课堂。在语文课上,学生开展“足球专题阅读”,从中汲取拼搏精神;美术课上,灵巧的双手将软陶变成别致的足球伴手礼,在足球LOGO设计大赛中挥洒创意;音乐课上,校歌《育晖宝贝》被改编成动感的啦啦操旋律,学生边跳边唱:“看准前方,凌空起脚,向着梦想奔跑”……足球元素与学科知识巧妙融合,相得益彰。
为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兴趣和深度探索的需求,学校还创编了一系列特色衍生课程。“孺子侃球”课程让学生像专业人士一样学习足球规则、观看比赛录像、模仿“名嘴”解说,在侃侃而谈中提升足球素养和表达能力。每年4月,学生带着“探究手册”前往淄博蹴鞠博物馆研学,深入了解足球从古代蹴鞠到现代足球的演变历程。一位学生在观后感中写道:“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就会踢球了,我要把这种快乐传下去。”这份对文化根源的认同是足球“融育”课程的果实。
活动润情,让每个学生都有高光时刻
每年10月,持续两周的“育晖足球节”将校园点燃。在这里,“班级联赛”复刻世界杯赛制,学生自主组队、制定战术、执哨裁判;而“颠球王”“传球王”等单项擂台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主角——三年级学生王玮智创下148次颠球纪录时,围观的同伴自发哼唱起校歌;五年级学生相海童踩球技巧行云流水,连校队队长都为之喝彩。
每天的“育晖宝贝”阳光足球大课间是校园活力的源泉。学校将球性培养、足球技能练习科学地融入长跑、韵律操、体能训练(如腰腹练习、敏捷梯+冲刺跑)以及放松操之中,形成30分钟充满趣味与实效的运动组合。
学校始终秉持足球是“第一运动”而非“唯一运动”的理念,因此还开设了篮球、田径、武术、击剑、射箭、跆拳道等丰富的校本课程,确保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技术的赋能让训练更加智能、科学。学校开发的“阳光健身坊”App能动态生成“踩、拉、拨、颠”四维技能图谱。家长可以通过“晖宝健康档案”随时了解孩子的运动数据和体质变化。
得益于这些普及性的课程和科学的活动设计,2021年以来,学生体质达标率从88%跃升至97.3%,肥胖率下降21%。
足球运动成为联结家庭与学校的温暖纽带。“爸爸足球队”和“妈妈啦啦队”已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线。六年级学生小严的父亲工作繁忙,很少关注她的成长。自从父亲加入“足球爸爸俱乐部”,在亲子趣味赛的绿茵场上,父女俩拍下了一张张温馨的合影,这些充满温情的瞬间成为父女亲情的黏合剂,深深烙印在她的童年记忆中。小严在周记里写道:“爸爸跑起来的样子,比工作的样子更帅。”
精神培植,从绿茵场到人生路的理念传承
在育晖小学,足球超越了一项体育运动的范畴,升华为一种浸润心灵的价值追求。“生命色彩、勇于出彩、共享喝彩、人人精彩”的足球文化,深深根植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内化为师生共同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运动”。
这份精神的传承在育晖学子身上熠熠生辉。六年级学生孙晓彬曾在关键决赛中带伤坚持拼搏,最终助力班级夺冠。为了铭记这份坚韧,学校将每年的11月7日定为“孙晓彬日”,让拼搏精神成为全校的共同记忆。如今已成为职业球员的孙晓彬,在给学校教练马奎的信中深情回顾:“学校不仅教会我踢球,更让我知道,敢拼就有机会。”而马奎教练的训练日志里也记载着这样的感悟:“我带过最棒的球队,不是拿冠军的那支,而是有个学生在比分落后时依然坚定地说‘没关系,我们再拼一次’的那支队伍。”这种永不言弃、团结协作的精神,正是足球课程赋予学生最珍贵的生命礼物。无论毕业生日后是成为职业球员,还是公司足球队的一员,他们都深深铭记着母校教给他们的那句话:“像踢球一样,认真对待生活。”
这种文化的滋养也生动体现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由学生自编自演的心理剧《足球少年的烦恼》,讲述了主人公小明因学业压力被妈妈禁止踢球,陷入烦恼;后来在队友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补习功课的过程中,妈妈最终在赛场上亲眼目睹了儿子展现出的坚持与团队精神,从而理解了足球对成长的意义。这部剧在区级大赛中获奖,正是因为它生动展现了学生在面对热爱、学业压力与亲情期待的矛盾时,如何通过同伴的支持与自身的努力,学会平衡责任、勇于担当,最终实现心灵的成长。
十六载深耕硕果盈枝,学校荣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实践证明:体育并非成绩的阻碍,而是全面成长的助力器。当学生在绿茵场上学会奋力奔跑与合作共赢,在课堂中用小小的足球串联起广博的知识与远大的梦想,在家庭借由这项充满活力的运动拉近亲情的纽带,那么“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阳光”,绽放出独一无二的生命光彩。
(作者单位均系山东省济南市育晖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7月16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