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山东省巨野县大谢集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园本课程渗透地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 杨 帅

发布时间:2025-08-19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幼儿教育中融入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山东省巨野县具有独特的工笔画和麒麟文化,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近年来,针对大班幼儿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性不断发展等特点,山东省巨野县大谢集镇中心幼儿园开发出一套适宜的园本文化课程,积极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

巨野县传统文化特色与教育资源

中国工笔画之乡。巨野县的工笔画牡丹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地工匠积极进行彩蛋、屏风等产品创作,以其精湛技艺、作品的细腻笔触和鲜艳色彩闻名遐迩,年创作作品总数达120万幅,年综合产值20亿元,占比全国艺术品市场销售额超80%。2000年,巨野县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农民绘画之乡”,2012年被中国工笔画学会命名为“中国工笔画之乡”。巨野县的工笔画牡丹不仅描绘了牡丹国色天香的美感,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线条运用到色彩搭配、从构图布局到意象表达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众多牡丹绘画工匠传承古老技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作体系,为幼儿欣赏、学习工笔画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麒麟之乡。据《左传》《史记》等历史典籍记载,春秋时期巨野县为“西狩获麟”之地,现有麒麟镇,镇内有获麟集村、麒麟冢遗址及金山麒麟洞,其中麒麟冢为清代重修碑刻所载麟葬处。2008年,巨野县被中国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麒麟之乡”,同年6月,巨野县“麒麟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麒麟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幸福和美好。巨野县的麒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麒麟传说、民俗活动以及相关手工艺品,如麒麟雕塑、麒麟剪纸等。这些文化元素充满奇幻色彩,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好奇心,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的大门。

巨野罐子汤。清朝末年,巨野县大谢集镇谢集村村民谢登谱发明了巨野县罐子汤,传承五代,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罐子汤由新鲜的羊骨羊杂熬制而成,加入粉条,多用花椒生姜为佐料,用料考究,做法独特,先后被命名为鲁西南名吃、山东名吃,2004年被命名为中华名吃。创始人谢登谱素有“义商”美誉,常为顾客免费加汤,体现了巨野人大同共享、谦和诚义的人文情怀。

园本文化课程设计原则

趣味性原则。大班幼儿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都需要具备趣味性才能吸引其积极参与。例如,教师可以将麒麟的故事以动画、角色扮演等方式呈现,让幼儿在欢乐氛围中感受麒麟文化的魅力。教师也可以将工笔画牡丹的创作过程简化为有趣的填色、简笔勾勒等,使幼儿易于上手、乐在其中。

生活性原则。园本文化课程应紧密联系幼儿日常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落地生根。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牡丹、麒麟相关的元素,如公园里的牡丹花、节日中的麒麟玩偶等,让幼儿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就在身边,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强调整合多领域知识和技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园本文化课程中既有语言领域的神话故事讲述、儿歌创编,又有艺术领域的绘画、手工制作,还涉及社会领域的民俗了解、合作交流等活动,推动幼儿在多维度学习中深化对巨野县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园本文化课程内容架构

牡丹主题课程板块。一是“牡丹知多少”。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实地参观(如当地牡丹园)等途径,引导幼儿认知牡丹的种类、颜色、形态等基本特征,了解牡丹在巨野县的种植历史和文化地位,激发幼儿对家乡牡丹的热爱之情。二是“工笔画牡丹初体验”。教师通过展示巨野县工笔画牡丹作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感受工笔画的精致。随后,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简单的绘画工具,如水彩笔、油画棒等,让他们尝试模仿工笔画中的简单线条勾勒牡丹轮廓,如花瓣形状、花蕊绘制等,初步体会工笔画的创作乐趣。三是“牡丹创意手工”。教师指导幼儿利用彩纸、黏土等材料,亲自动手制作牡丹花朵、牡丹装饰画等手工艺品。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将彩纸剪成花瓣形状、拼接成牡丹立体造型,用黏土塑造牡丹并添加彩色装饰,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牡丹形象的记忆。

麒麟主题课程板块。一是“麒麟传奇故事汇”。教师可以提前搜集当地流传的麒麟故事,如麒麟送子、麒麟助善等,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为幼儿讲述。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与麒麟故事相关的动画片,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麒麟代表的吉祥寓意,理解善良、正义等中华传统美德。二是“麒麟形象大探秘”。教师通过展示雕塑、剪纸、绘画等不同形式的麒麟艺术作品,引导幼儿观察麒麟的外形特征,如鹿角、鱼鳞、虎眼等,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麒麟的外形,组织幼儿讨论麒麟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是“舞动麒麟乐翻天”。教师指导幼儿学习简单的麒麟舞动作,模仿麒麟行走、跳跃、翻滚等姿态,让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表演。这样的互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还能让他们深刻感受麒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增强文化自信。

园本文化课程教学方法。一是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与牡丹、麒麟相关的情境,如布置“牡丹花园”主题教室,摆放牡丹盆栽、悬挂麒麟挂饰等,让幼儿身处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环境。在讲述麒麟故事时,教师可以简单模拟森林、村庄等故事场景,使幼儿更加容易理解故事内容,融入角色体验。二是直观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工笔画牡丹的绘画步骤、麒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同步讲解要点,让幼儿直观地观察操作方法,便于他们模仿学习。例如,在绘制工笔画牡丹时,教师为幼儿示范如何调色、运笔,指导幼儿同步练习并逐步掌握技巧。三是游戏教学法。教师可以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例如,组织“牡丹拼图大赛”,教师将牡丹图片剪成若干块,让幼儿分组竞赛拼图,从而熟悉牡丹的结构;组织“麒麟寻宝”游戏,教师将代表麒麟文化元素的卡片藏在教室各处,让幼儿寻找并说出找到的元素名称及相关知识,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四是参观体验法。教师可以带领5个大班幼儿代表走进大谢集镇的罐子汤店,引导幼儿观察食材特点、烹饪工具及制作步骤,鼓励幼儿提出疑问、与厨师互动交流。同时,教师指导幼儿参与部分简单操作,如协助添加香菜、葱花等佐料,体验制作美食的乐趣,增强其动手能力。制作完成后,幼儿通过品尝美食感受罐子汤的特点,描述罐子汤的颜色、气味、味道,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最后,让幼儿体验免费加汤文化,使其在享受免费加汤服务的过程中感受人文关怀,培养友善互助的良好品德。

《中国教师报》2025年08月20日第1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