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从“真正的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2018-11-21 作者:郑小伟 来源:中国教育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观点提示

从“真正的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的历史、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联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旨趣与品格的一脉相承。

人类历史的每一次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总会孕育和催生伟大的思想理论。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踏着欧洲大地,把握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脉搏,面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越来越丛生的社会矛盾问题,提出构建“真正的共同体”这一理论设想。21世纪上半叶,习近平总书记继往开来,立于中华大地,洞察世间风云变幻,面对国际逆全球化思潮和全球治理危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

从“真正的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的历史、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联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旨趣与品格的一脉相承,对于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逻辑

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永恒的人文情怀,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追求和旨趣。19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业化浪潮高歌猛进,资本主义在它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物质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但是在自由资本主义表面繁荣的背后,是社会阶级日益分裂为尖锐对立的两极——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在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基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逻辑主导一切,占有资本的社会少数人群体——资本家“不劳而获”,无偿攫取着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过着奢华的生活;“一无所有”的社会多数人群体——工人无产者“劳而不获”,只有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而换取最低的生存可能性。在国际上,资本扩张的本性,驱使着先发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争先恐后地推行对外殖民主义,疯狂地掠夺亚非拉落后地区的各种资源,给广大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与问题。

生于斯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面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逻辑导致的劳动异化、殖民扩张等不平等、非正义、灾难性的现实,一以贯之地立于劳苦大众的立场上,提出构建“真正的共同体”这一哲学理论,寻求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苦大众的解放。

21世纪上半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机遇与挑战并存。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发展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起来了的国家。当然,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历史欠账较多,中国还有部分地区老百姓没有脱贫,物质文化生活还比较贫困。在国际上,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主导下的自由主义全球化治理危机重重,粮食安全、气候环境、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愈演愈烈,拷问着人类全球治理的良知与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继往开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提出了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内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价值蕴含始终一脉相承。1845年秋至1846年夏,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了被誉为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部马克思主义里程碑式的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首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真正的共同体”这一理论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系统总结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基础上批判性地指出,资本主义及其以前的社会形态以及政权组织形式,要么是“混沌”的共同体,要么是“虚幻的共同体”,其实质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服务的,对于劳动人民等被统治阶级来说,都不过是自由发展与实现权利的桎梏。

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基本矛盾运动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和构建“真正的共同体”对于实现人的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意义。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步,必须首先夺取政权,即建立真正代表和维护人民权利的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并打碎以往一切“虚幻”的剥削阶级国家社会共同体。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明确指出,构建未来新社会这一“真正的共同体”必须“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生产力的普遍高度发展还要同世界的普遍交往相联系。到那时,人才能摆脱民族与地域的局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重要演讲中,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强调了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一时空性的相互依存关系。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全面阐释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即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系统。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主席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中,系统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强调国际社会应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携手共同努力,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与人类美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博大精深,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真正的共同体”理论设想的当代继承与发展;继承了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世界普遍交往乃构建“真正的共同体”前提的原理,主张全球化和大力发展生产力,反对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继承了人类社会发展命运与共的总趋势与阶段性发展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既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由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又强调应尊重文明多样性(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独立自主选择的文明发展道路);继承了“真正的共同体”理论所蕴含的对现实问题的批判精神,仰望、追寻和践行人类公道正义、自由平等、绿色发展、开放包容、安全共享等共同价值。

实践逻辑

马克思主义是洞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真正的共同体”理论,无论是对于指引无产阶级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还是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和国际合作交流,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真正的共同体”理论立于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揭露了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资本物化逻辑的奴役性、剥削性和非正义性,揭示了无产阶级领导共产主义运动进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指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运动的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世界面貌,探索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光明之路。

“真正的共同体”理论强调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世界普遍交往之于人类真正共同体建构的前提性作用,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推进世界交往和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作为对“真正的共同体”理论继承与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已相继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获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和赞誉,已成为国际社会通行的国际话语体系,是中国为世界应对全球性问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和贡献的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博大精深,是一个多层次的丰富理论体系,蕴含国家、国际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在国家层面,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等。在国际层面,强调在尊重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国际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应携手共商共建共享人类美好的共同家园,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15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