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05%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1.86%

武汉:绘满“民生答卷”的幸福底色

发布时间:2019-05-05 作者: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毛军刚 邹永宁 来源:中国教育报

    ■走进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特别报道    

    武汉市试点任务

    ●扩大普惠性资源

    ●健全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健全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

    ●健全学前教育教研制度    

“我家老大刚上学那会儿,公办园学位紧张,民办园学费贵、质量参差不齐。而老二要报名时正赶上公办园扩招,民办园的价格、质量也都在向公办园靠拢,我们家长总算不用为孩子上学的事操碎心了。”近日,武汉市黄陂区直属机关幼儿园大(5)班幼儿赵祉祺的妈妈感慨地说。

与2010年相比,武汉市幼儿园数量、在园幼儿规模均增长近一倍,现共有幼儿园1511所、在园幼儿31.81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05%,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81.86%,提前完成了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

自2016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以来,武汉市是如何破解入园贵、入园难、园所差距大等问题,回答好学前教育的民生答卷的?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

    打出建公扶民、扩容增量组合拳

“孩子每天放学回来都很开心,还主动跟我讲他学到的故事。”梁剑近日来到江汉区顶琇晶城幼儿园接儿子回家,父子俩玩了一会儿秋千、摇马,才意犹未尽地跟老师道别。两年前,梁剑也为孩子上学的事头疼过,半年内跑了附近的8所幼儿园,“公办园报名比较难,我去了解时已经招满了”。

担心民办园硬件设施、师资水平与公办园有差距,梁剑迟迟不能下决心,“当时一家人为孩子读哪所幼儿园争论不休,非常焦虑”。

2017年春节前,梁剑得知顶琇晶城幼儿园举行开放日,就带儿子一起“考察”。一进幼儿园,老师就蹲下来牵着孩子的手,带孩子参观阅读角、手工室。梁剑心一动,决定在这所民办园报名。

令梁剑高兴的是,顶琇晶城幼儿园被评定为市一级幼儿园后,又成为普惠性幼儿园,保教费从每月1200元降至1000元,“有这么好的办园水平,还能省下几千元,这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幸福感”。

在家门口上好幼儿园,是无数像梁剑这样的年轻家长对教育的期待。为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武汉市通过提高公办园的数量和比例,引导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打出建公扶民、扩容增量组合拳,使得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数量增至1189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近八成。

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起配标准,由原来的1500户下调至1200户、15万平方米下调至12万平方米;新建普惠性幼儿园用水、用电按居民用水、用电价格执行;对幼儿园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

2017年,武汉市作出“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以上”的民生承诺,通过调整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起配标准,完善各区政府主导的部门联动机制,建立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使用情况专报制度,推动开发商同意移交、已移交数量持续双增长。

“除住宅区配建外,武汉市还采取征地新建、闲置资源改建、现有资源改扩建等方式,加大公办园规划建设力度,近三年累计扩建公办园100所,新增学位2.1万个。同时加大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扶持力度,按照一级及以上幼儿园每生每年3000元、二级幼儿园每生每年2400元、三级幼儿园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使得普惠性民办园数量增至804所,惠及幼儿15.65万人。”武汉市教育局工委书记徐定斌说。

    构建区域协作、均衡发展共同体

“在户外种植区,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种子、工具、培育方法,探索生命成长的奥秘;在观赏区,幼儿通过找出黄鳝与泥鳅、月季与桃花等动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近日,300余名教师齐聚黄陂区姚集中心幼儿园,该园园长李翠琴通过现场解析自然生命课程,与广大乡镇幼儿园分享如何挖掘农村地方特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像这样的教学研讨、送教下园活动已经制度化、体系化,我们在全区公办和民办园中组建了园际项目发展共同体12个,每个项目共同体以一所公办园牵头负责,在教师专业提升、园所文化建设、区域环境打造、幼小科学衔接等方面开展互助共建、互信共享,使得全区等级园数量逐步上升至139所。”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建说。

为缩小城乡、园所、学段之间的办学差距,武汉市将7个省级学前教育示范区、110所省(市)级示范幼儿园打造为“领头雁”,组建26个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建立“区域、园所、年组”三个层级协同、“导向、活动、保障、评价”四项机制支撑的教研责任区制度,深化“三个一”跨区域协作体研究模式(一次区域教研经验分享、一场现场教研活动、一节五大领域教学课例研究),开展“三走进”(走进边远园区、走进薄弱园区、走进新改扩建园区)送教活动,推动幼儿园共进共荣。

“外来入园登记、视频监控全覆盖……”记者走进武汉市各区的十几所幼儿园,发现即便是只有三四十名幼儿的民办园,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以及针对各环节的体制机制也一应俱全。

原来,武汉市为守住学前教育的质量底线,同时避免出现“抢跑”现象,在全市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如江汉区在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卫生保健、夯实保教常规、畅通家园连线、强化动态监管方面具体设置了25条规定,并通过“省市示范园为核心—带动市一级园—捆绑民办园”的运作轨迹,确保办园行为规范与质量优化,最终实现全区等级园数量接近100%。

    锚定幼有优育、学有优教新坐标

在接待舱,两名“小小服务员”忙着迎来送往;在空中花园舱,数名“小小园艺师”在浇水施肥……这类由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场景,每周都会在江汉区盛世红苗幼儿园上演。

“我们把园所设计成拥有14个游戏舱的‘盛世号’游轮,将生活场景进行移植和教育加工,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孵化良好品行。教师也会在一旁观察、引导和评估幼儿游戏,成为幼儿的专业‘导游员’,在提升游戏品质的同时成就自我。”该园园长雷鸣说。

为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幼有所育”“学有优教”转变,武汉市编制《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南》,初步架构起与幼儿园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全面对接的课程序列,形成感官化、游戏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幼儿园课程体系,让课程建设不再是幼儿园个体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大合唱”。

“黄思理选择了‘小小建筑师’岗位,独自运用花草、树木、装饰模具搭建完成一栋房子。他有自己的想法、动手能力较强……”记者来到江汉区稚乐幼儿园,看到教师姜美晨在对一旁游戏的幼儿进行观察。

这是该园“四维教研制度”的一部分,引导教师、保育员和家长不再做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和“答案发布者”,而是游戏化课程的参与者、体验者和引导者。如今,从课程编制到资源推送,从课题研究到课例竞赛,从网络教研到集体备课,武汉市各区不断结合自身特点,探索、研发更符合幼儿身心成长规律的特色课程。

“除了深钻细研幼儿园课程,武汉市还建立了幼儿园教师队伍培养和补充机制,实行教职工分类管理,科学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和用工额度,专任教师从不足9000人增加到近2万人;加大系统培训力度,安排1.8万名幼儿园教师参加市、区两级教师培训;架构适应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为幼儿健康成长聚智聚力。”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说。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05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