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坚持中国道路推进教育现代化

——来自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19年会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11-28 作者:本报记者 鲁磊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人类的历史上,一个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依赖于教育。”在日前于成都举行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19年会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闵维方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

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成都,纵论中国教育70年发展史,并从我国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交流探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同时围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开展了系统性、全面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研讨。

夯实人才“基石”

着眼当下中国和世界“两个格局”,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值得深思。

“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上,我国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科学水平和关键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闵维方认为,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当前和今后十几年内我国面临的最大、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就是不断深化改革,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缩小差距。

“未来,我们培养的人才,要拥有全球视野,能够成为国际社会的‘弄潮儿’,能够驾驭复杂的外部环境,能够面对各种各样的‘灰犀牛’‘黑天鹅’和其他重大挑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说,“当前,我国要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要在国际制度、规则中增强话语权,关键在人才,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入手,解读了教育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他认为,当代中国正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好时期,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世情来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力量对比,成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抓好“一大一小”

“动能转换”是本次大会上的一个“热词”,围绕教育如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这一话题,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探讨,其中高等教育和幼儿教育是备受关注的两个话题。

闵维方认为,我国过去40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出口导向、投资驱动。从现在到2035年,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时期。高等教育战略重点的确定,对实现发展动能转换意义重大。“一是加大力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断增强我国大学的创新能力;二是持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增强高等教育结构弹性,适应产业革命产业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三是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到2035年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成都大学校长王清远对近年来高等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有切身的感受。“过去,许多高校为了扩招,没有注意学生专业分布的层次结构以及学科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匹配问题,造成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行业、企业招不到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现在,我们明确了定位,着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根植城市、服务产业。”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秘书处秘书长、研究员卢迈认为,大学的基础在儿童。孩子小时候形成的一些习惯、情感,是深植于内心的。小时候如果受到忽视,那么长大了也很难去关心别人。

四川在民族地区实施的“一村一幼”政策,印证了卢迈的观点。四川省教育厅总督学傅明说,2015年8月,四川在大小凉山彝区创新性地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以建制村为单位,一个村设立一个幼教点,组织开展以双语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的学前教育。到2017年,计划扩展到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的51个县(市),3至6周岁的幼儿都可就近在本村或邻村接受学前教育。越来越多的幼儿养成了好习惯、过了“语言关”,开启了更加光明的未来。

坚持“中国道路”

与会代表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了探讨。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孙霄兵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发展经验。“比如,国家为全国教育制定统一规划,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全国教育、中央财政支持各地教育,实行以公办学校办学为主的多元办学体制等。”中国教育发展有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方向,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必须深入理解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翟博认为,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规定了教育的性质、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其核心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要求,必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28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