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济南爱都小学坚持“空间为载体 课程是主线”——

发现学校空间教育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0-03-17 作者:葛静萱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讯(通讯员 葛静萱)“我找到我的教室啦!”上学期伊始,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爱都小学迎来第一批一年级新生,报到这天,孩子们没有家长的陪伴,胸前贴着班级标志,跟着地标一路寻找,找到了自己的教室。这个游戏化的活动,消除了孩子对学校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对学校产生了浓厚兴趣。

爱都小学每一间教室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七色花、小水滴、小种子……每个名字背后是班级专属的文化特质,蕴含着老师们对孩子生命成长的美好期许。

这所建校4年的学校,在“为生活重塑教育,为生命守护童真”办学理念引领下,坚持儿童立场下教育空间的设计,强调空间的“境教”作用,坚持“空间为载体、课程是主线、教师是关键、育人是目标”的发展思路,为师生共同成长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

“一所好的学校,要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温暖、舒适、柔和。”爱都小学校长吕华说。冰冷的墙面变成了柔软的布棉,小橱子挂上了美美的橱帘,地毯、沙发让教室更柔软,更有温度;一张张不像自己的自画像,不同形式的生日墙,彰显着每个孩子在教室中的独一无二,让他们有归属感。

儿童立场就要用儿童看得懂的方式设计每一处空间。老师们为刚入学的孩子用绘图的方式特制课程表,让不识字的孩子也能读懂。借物处跳绳、彩笔等学习用品有序摆放又触手可及;善举墙、“可圈可点”卡,记录一个个美的行为……每一处空间都有儿童生命成长的足迹……

走廊的沙发、座椅,大厅的乐高墙、生物角、创客空间,给师生提供了不经意间自由交往的机会。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操作,混龄式交往让孩子们更加善于沟通、乐于分享、学会合作。

空间与课程是共融共生的,空间随课程而变。从春天的课程图谱到秋天的童话,从春节习俗的研究到“变化的世界变化的我”成长路线图……常换常新的作品,让静态有限的空间变成动态无限的空间,空间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

学校空间的设计最初是由教师完成的,慢慢地老师们感觉应该让孩子们参与进来。于是逐步放手,孩子们不断融入。继而完全放手,让孩子成为校园的设计者。学校进行了“小小设计师”主题日活动。那一天,校园真正属于孩子,他们设计、策划、塑造自己的校园。尤其富有创意的是,四年级学生把《绿野仙踪》课程中的奥兹城堡移植到三楼大厅,他们用废旧纸盒设计制作了自己的“魔法学校”,塑造出心目中理想学校的模样——海底世界般的剧场、可以变身的多功能操场、两楼之间的悬梯……处处彰显孩子们的创意与灵感。这个城堡的设计与创造,实现了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的链接。

在吕华看来,教育空间的变革必会带来教育的变革,必然带来教师学、思、行的改变。老师们在研发课程时,还在不断发现学校空间教育的秘密。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17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