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图书室拓宽孩子成长之门

发布时间:2020-06-15 作者:徐驭尧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不少人印象里,图书馆往往既大又全。但是西藏昌都左贡县中学的图书馆却化整为零,十几个小则十几平方米、大则三四十平方米的图书室分布在教学楼、宿舍区。从集中借阅的大图书馆,到分散使用的小图书室,读书场所的变化激起了学生不小的兴趣。午休时间,学生们三三两两去图书室阅读、学习,有时候还会交流讨论,不但图书的使用效率高了,这些图书室也成为学生们课余集中学习的一方小天地。有时候,去晚了甚至没有座位。

知识改变命运,阅读的确能够给这群孩子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身处大山深处,对于这里的不少人来说,所见所读、所思所得,就是认识这个世界最有效的方式。一方斗室,活动的空间不大,思想的空间却很大。抚今追昔、游目骋怀,宇宙之大、品类之盛,无不荟萃在书册之间。通过阅读领略大千世界,了解万物苍生,这些孩子的见识就不会被囿于山川之中,而是拥有了对话文明、传承文化的机会,也能进一步感受到时代的脉动。

对文化设施建设来说,小小图书室也是一个不小的启示。很多时候,“文化大厦”也需要这一间间斗室,让文化植根于每个人的生活中,才能切实发挥效能。笔者在一些地方采访时发现,个别地方的乡村书屋,书籍上蒙了厚厚的一层灰,不仅书籍没人借阅,空间也未曾得到有效利用。左贡县中学把图书室开到教学楼、宿舍楼里,正是为了把知识浇灌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书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更进一步思考,互联网时代,书籍和阅读室的价值如何体现?这是不少去书屋参观的人都会产生的疑问。应该看到,图书室所承载的物理空间,既是阅读的场所,也营造了学习的氛围。一张小小书桌,几人围坐一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交流讨论中,大家对于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对于山区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需要认识到,在包括西藏在内的一些偏远地区,即使有对口帮扶等针对性举措,很多地区的县城中学和农村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还有着诸多短板。除了第一课堂的建设,第二课堂和学习氛围的营造同样重要。好的教育不限于课堂与讲台,还应尽力为孩子们拓宽成长的渠道,让他们有更加充分的机会了解世界,让他们的青春能够在时代舞台上尽情绽放。

从图书室的一隅,窥见大山之外的景象,这是书籍的魅力,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期待更多的孩子能够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去探索精彩纷呈的人生和世界。

(本文原载《人民日报》,有删节)

《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15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