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大数据:以质量监测透视区域教育生态

——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0-10-17 作者:罗强 宋一丹 来源:中国教育报

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是在国家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教育督导体系,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于2014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的江苏省首家独立建制、全员配置的市级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经过六年的实践探索,苏州的教育质量监测已经成为“教育政策的航向灯、教育健康的体检仪、教育评价的刻度尺、教育生态的气象站、教育行为的红绿灯以及教育质量的助推器”。

以学业质量监测为区域教育生态做“健康体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渐进入了一个学校、家庭、社会边界被打破的全域教育时代,教育生态中的差异性、矛盾性不断加剧,社会舆论和教育实践对“好教育”的理解也在不断撕裂和摇摆,我们迫切需要对教育生态有一个清晰精准的认识,而基于大数据的学业质量监测就是深入认识区域教育生态健康状况的一个新途径。自2015年起,苏州就启动了“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项目,该项目已连续实施6年,实现了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业质量健康的“追踪体检”,通过“全覆盖、多维度、追踪式”的学业质量监测大数据,打造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的“超大型CT”,全面测量、描绘并把脉苏州教育生态的健康状况。

苏州监测既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施,又立足苏州本土实际实践探索。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义务教育全学段连续追踪,即对七、八、九三个年级追踪监测,并通过七年级数据倒追至六年级学生,实现小初贯通的追踪评价、增值评价。二是学校全覆盖、学生全参与、学科等比例抽样,实现了对区域教育的全覆盖式诊断,缩小了抽样误差,同时减轻学生的测评负担。三是干扰少,信度高,苏州监测每年固定在9月中旬,考查的是学生经过暑假遗忘后沉淀下来的稳定的知识和能力,相当于“空腹体检”。四是构建以学业发展为核心的具有“结构意义”的质量指标,苏州监测的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四门学科以及学业相关因素,以“结构质量”对学业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在探索高品质学业质量监测的过程中,苏州始终以“高境界的监测目标、高信度的监测数据、高质量的监测报告和高效能的结果运用”为目标,逐步构建了具有苏州特色的立体化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体系。

以丰富多元的“体检报告”揭示教育生态面貌

苏州监测是基于监测大数据对苏州教育的一次全面健康体检,通过学科和相关因素监测还原教育教学过程、揭示教育生态关系、诊断教育教学问题,实现了对教育生态的宏观、中观、微观全视角透视。2015年至今,苏州监测累计参测学生超过130万人次,积累监测数据超过1.8亿条,累计发放5000余份针对区域和学校的监测结果报告、20余份综合分析报告及20余份决策咨询报告。随着监测的开展与深入,监测数据与教育现实发生交叉验证,不断揭示出苏州教育生态的真实样貌。

苏州监测的结果主要以“体检报告”的方式呈现,分为基础数据报告、综合分析报告、专题分析报告和社会版报告四大类,基本实现了匹配对象、匹配职责。基础数据报告是对基础数据的呈现;综合分析报告挖掘区域、学校的亮点与不足,提供改进建议;专题分析报告提供给教育局各处室,为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决策依据、改进依据。社会版报告是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可以说,苏州监测以高信度、高效度的大数据测量,用实证数据实现了对教育经验的有效验证和挖掘拓展,不断揭示教育经验背后的教育真相和教育规律。

以2019年苏州监测社会版报告为例,报告从“电子设备使用”“家庭教育”“学业负担”和“体美劳教育”四个方面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引导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帮助家长科学合理规划孩子的成长路径,助力家校共育良好氛围。

2019年苏州质量监测的部分结论

1.家长在孩子面前使用智能手机少,孩子每周使用智能手机时间更短。家长在孩子面前“从不使用”智能手机,孩子每周使用智能手机时间为2.22小时,家长在孩子面前手机“几乎从不离手”,孩子每周使用智能手机时间为5.36小时,两者相差3.14小时。

2.每天吃家人做的早餐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好。分析学生的早餐方式(排除住校生)可以发现,“家人每天在家做给我吃”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为513分,而“基本不吃早餐”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差,为446分。

3.课外补习时间长的学生,近视的比例更高,学习兴趣更低。以七年级为例,不参加补习的学生中近视人数比例为52.0%,每周补习时间在6小时及以上的学生中近视人数比例为59.1%。补习时间2小时以内的学生学习兴趣为5.09分;补习时间6小时及以上的学生学习兴趣为4.79分。

4.学业成绩好的学生“自我要求”压力较重,“学校及老师要求”压力最轻。水平I(前25%)的学生除“父母要求”外,“自我要求”压力最大,其次是“同伴竞争”,而“学校老师要求”带来的压力明显低于其他三个水平学生。

5.课业投入在中等水平且压力感受轻的学生,学业成绩及相关特征最好。课业投入在中等水平且压力感受轻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为516.3分;低投高压型和高投高压型两类学生,学业成绩最差,分别为481.5分和488.9分。

以高效能的结果运用优化区域教育生态

督导、教研、基教、监测、区域和学校都是教育生态的深度“参与者”,只有构建多方联动的监测结果运用机制,才能共同保障教育生态健康发展。苏州监测始终坚持“低利害、轻问责、增内驱、重改进”的评价理念,逐步构建了多方联动的教育生态优化合作机制和自主改进机制,引导各类教育群体用专业思维和积极主动的探索建立起区域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

构建联动推进的监测结果运用机制。教育质量监测的结果覆盖学业表现、身心健康、课程开设、学业负担、学校管理、教师发展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区域教育生态的全貌。苏州监测建立了督导、基教、教研等多方联动的监测结果运用机制,积极推进“数据驱动”的问题预警、精准诊断和靶向改进。该机制的运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责任主体是监测中心,扮演“体检员”的角色,通过数据分析、报告发布、问题预警和结果反馈等对区域教育质量进行“健康体检”;第二个阶段责任主体移交,由督导、基教、教研等部门组成“专家组”,对监测结果进行专家会诊,与区域和学校协同共研、量质互证,精准诊断区域和学校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而推动区域和学校的自我改进。

构建自主改进的监测结果改进机制。监测结果运用需要一个能够“自我迭代,自我完善”的改进系统。苏州监测自2016年起以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为抓手,推动区域、学校开展基于监测结果的跟进式改革研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监测结果→研读数据→精准诊断→合理归因→科学寻策→靶向改进→后测检验”的结果运用闭环。通过三年多的实践,苏州的优秀案例立项数从2016年的91项增长到了2019年的447项,获奖案例总数264项。

(作者单位: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17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