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穿妈妈买的衣服

——“礼义”解读二则

发布时间:2022-03-04 作者:周耿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一、每事问


认识郭总是一次和一位朋友吃饭,这位朋友介绍说,郭某是老板,清华毕业的。我很少认识老板,更不用说清华毕业的老板,何况还是一位女士,当时,我很难把眼前这位衣着普通的中年妇女与老板、清华联系起来。


后来有一件事让我对这位清华老板另眼相看。有一回大家一起喝茶,茶室布置优雅,墙上照例挂了几个龙飞凤舞的字,看就看了,我也不作声,不装懂也不问。清华老板倒有意思,直接问老板上面写的什么字,并且不是随口问一句就罢休,而是细细地问。


《论语·八佾》记载说,孔子到鲁国周公庙的时候,“每事问”,每件事都发问。有人就说,谁说孔子懂礼啊,到了周公庙,每件事都问。孔子听了以后说,这正是礼啊。


我开始以为清华老板可能恰好对字感兴趣,后来我发现她碰到什么都问,而且都还谦逊而自然地问到自己搞清楚为止。


“你都是清华毕业的老板了,问来问去不觉得不好意思吗?”


“那有什么。”


…… ……


对事物抱一种真实、诚恳的态度,即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这本身就是礼吧!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慢慢习惯了不懂不问,甚至不懂装懂,每每碰到我不好意思问的时候,我就想起郭总。


二、必服而待


郭总为人诚恳、热情,吃过几次饭,我说话就随便了,也开始“每事问”。有一回,郭总穿了一件很有年代感的衣服,我就问她:


“你怎么喜欢穿这种风格的衣服?”


“我妈买的,我也不喜欢,但我妈喜欢给我买,不穿也浪费,就穿了。”


我当时听了有点儿惊讶。每次回家,我妈觉得我穿得皱巴巴的,没有形象,也喜欢给我买衣服,却经常被我嫌弃,买了也不要,让她退。


“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礼记·内则》)子女孝敬父母的,父母对自己说的话,不违逆,也不敷衍懈怠,当耳旁风。“加之衣服,虽不欲,必服而待”(《礼记·内则》),父母送子女穿的衣服,哪怕是自己不想穿的,也一定先穿着。


我用的床单是我妈给我的,是她单位发的,几乎都是红色,朋友来了开玩笑说,你这么喜庆?床单不需要天天穿在身上,我不在意,但要我穿我妈买的衣服,我很难接受。


“夫服,心之文也。”(《国语·鲁语下》)衣服是内心的纹路,对穿成什么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郭总并不认同她妈妈的审美,但她放下自己的好恶、顺着妈妈的好恶,这不容易。与之相比,妈妈喜欢哪件衣服,我买给她穿,这个不那么难,只需要花钱去买她喜欢的就行。买妈妈喜欢的衣服给她穿,不用按捺自己的好恶,这相对好办;穿妈妈买的衣服,不容易。


说起红色,让我想起另一件事:十多年前,张先生出了本书,这本书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他很高兴,也送了我一本。我接过来一看,书的封面是老红色的,几乎没有任何设计感。


“怎么设计成这样?”


“这个我也不喜欢,书是丛书中的一本,颜色是老师选的。”那时候张先生的老师还在,张先生的老师很看重张先生。


我说:“要是我写了本书,一定选自己喜欢的封面。”张先生笑而不语。


书的封面就是书的衣服,遵照老师的意思,选了老师喜欢、自己不喜欢的书封,也是对老师的敬意吧。


张先生的老师高寿,但终于也过世了,那一阵见张先生,看他神色颓然、憔悴,不似往日模样。这个年过耳顺的人居然不无伤感地对我说,父母就是天上的一片云,替我们遮风挡雨,我的老师也是。


选老师喜欢的书封、穿妈妈买的衣服,这些机会都是有限的。即便是平日里,妈妈看中的衣服穿过季了,妈妈淡忘了这件,总还是有机会收起来少穿或者不穿。孔颖达注“必服而待”:“必且服之,而待后命而藏去之。”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04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