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发布时间:2022-04-30 来源:中国教育报

4月28日,教育部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进一步把重要讲话精神有效转化为实际行动和扎扎实实的工作效果。现摘登会议发言,敬请关注。——编者

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 夏林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饱含深情、催人奋进,首都教育系统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我们第一时间召开北京高校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会议,以首善标准抓紧抓实这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第一,牢牢把握教育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开展体系式学习、融合式讨论,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研究阐释,研究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引导广大干部教师牢牢把握首都教育的政治性,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党放心、不负人民;牢牢把握首都教育的根本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牢牢把握首都教育的战略性,聚焦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大力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牢牢把握首都教育的敏感性,守好党的这块重要阵地,确保首都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

第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完善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深入推进“三进”工作,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打造思政“金课”,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把高校建设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上好具有首都特色的“大思政课”,结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北京冬奥精神,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第三,着力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

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我们将压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在“双一流”建设中强化党建指标,开展好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贯彻落实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开展基本标准全覆盖入校检查,深入实施市属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深化警示教育机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王建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立足“两个大局”,着眼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科学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弘扬伟大精神,打造各学段思政“金课”。

坚持将延安精神、西迁精神等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贯穿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加强对不同学段思政课指导,在高校开设“延安精神概论”等系列课程,编写《红色照金》等中小学读本。建立高校马院联系指导市(区)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机制,促进不同学段思政课教育教学衔接贯通,累计建成省级示范课和精品课1347堂。

二是继承光荣传统,建强大中小学育人队伍。

坚持“六要”标准,激励广大教师向全国重大典型西北大学侯伯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齐心希望小学丁海燕、“全国最美教师”安康中学张莎莎等陕西教育系统身边榜样学习。开展全员“大练兵”主题活动,组织全省高校5570名思政课教师、近5万名专业课教师,3.3万名中小学教师开展集中备课、研讨、展示、培训,实现从思政课向专业课、高校向中小学、现场观摩向网络观摩、教师“讲好”向学生“学好”延伸,累计选树大中小学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标兵”“能手”783人。

三是用好红色资源,推动一体化实践育人。

坚持以革命旧址为“教室”、校园文物史料为“教材”,成立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组织大中小学生到延安接受教育熏陶,到照金、马栏体悟革命传统。建成西安交大西迁博物馆、绥德师范校区校史展览馆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学校办学的历史。

下一步,陕西将在有机融合上下功夫,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对陕西教育的9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融合起来;在有效融入上下功夫,深化理论阐释和教学研究,有效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堂,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有力融通上下功夫,一盘棋、一把尺、一条线、一体化推进学校、队伍、课程、学段均衡发展,让“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格局在陕西落到实处。

讲好深圳故事 建好思政“金课”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杨欣斌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时间组织广大师生专题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深职院将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利用深圳改革开放“活教材”,讲好故事,讲明道理,建好思政“金课”,推动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一是围绕“深圳奇迹”诠释中国道路,在讲透上下功夫。深圳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伟大奇迹。我们通过开展“走读深圳”“发现深圳之美”“讲述深圳成就”等活动,让学生走进港口、走进社区、走进名企,亲身感受改革开放的非凡成就,体悟深圳奇迹。师生共同剖析“深圳奇迹”背后的成功密码,引导学生推导出“深圳奇迹”的底层逻辑是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

二是围绕“深圳精神”挖掘思政元素,在讲深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支撑特区精神的创业事迹、榜样人物、重要观念等蕴含着生动的思政元素,我们将这些案例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出版了思政课程的辅助教材《深圳案例100篇》和《深圳的光荣与使命》。一方面,我们将这些案例融入思政课程,让思政课程讲得更生动、更深刻;另一方面,我们把这些案例有机融入专业课程,让课程思政讲得更充实、更有味。

三是围绕“深圳故事”创新教学方式,在讲活上下功夫。教师带领学生采访改革开放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听其讲述事件的真实过程;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蛇口工业区、前海石公园等标志场景开展沉浸式教学,感受改革开放曲折历程;组织学生深入华为、大族激光等世界著名企业,聆听企业创始人的成长故事,使学生理解“深圳情怀”的精神内核。通过真人、真事、真情的浸润,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成学生的真学、真懂、真信。

接下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从深圳“春天的故事”中汲取养分,加快推进思政“金课”建设,建立健全教师用心教与学生用心悟相向而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并行的思政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磅礴之势书写中国学术新篇章

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主任 王学典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一直非常关心、高度重视。这次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寄予厚望,明确提出要“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的宏伟目标,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论断。

古今中外,学术的发展总是由时代所推动,时代是影响学术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伟大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实践,召唤着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当代中国的实践早已突破现有西方理论的边界,但在学术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概括与总结。在深刻把握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学术发展的深层脉络和必然逻辑。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以原创为灵魂。没有原创性,就没有自己的主体性,也就无从谈起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只有紧紧扭住原创性这个牛鼻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我们才能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提炼出具有标识性的新概念,提炼出中国学派的特色和优势。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与传统相对接。传统是我们的文化属性,传统蕴藏着我们的文化基因,传统奔腾不息地生发着我们的主体性。我们必须在当代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必须扎根传统对传统文化进行社会科学化冶炼,赋予它全新的现代属性,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自晚清民初西方学术传入中国以来,如何建立起本土的话语体系,如何与西方学术比肩而立,一直是历代学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将从根本上重塑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品格,也必然会让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积极投身到时代潮流中来,创造出更多具有创新性、标识性的研究成果,以磅礴之势书写出中国学术新的篇章。

牢记嘱托 踔厉奋发 勇毅前进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张东刚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充分肯定和巨大鞭策。学校一定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创新之路上做表率。

第一,把稳政治方向,在坚持党的领导上提升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中国人民大学“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强调要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求。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前进之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准则,胸怀“国之大者”,把握“两个大局”,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全面领导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坚守“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上态度鲜明,行动坚决。

第二,深耕历史纵向,在传承红色基因上续写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红色基因。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办学之基,进一步把人大红色文献的珍贵记忆赓续光大,用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承,激励广大师生勇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在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擦亮精神底色上态度鲜明,行动坚决。

第三,紧扣时代导向,在扎根中国大地上回答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实现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理论上的又一次重大创新飞跃。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目标之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上态度鲜明,行动坚决。

第四,锚定价值取向,在争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上达到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信心之源,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辩证统一关系,不断坚定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四个自信”,培塑新时代大学文化,推动中国高校走进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中央,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上态度鲜明,行动坚决。

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 方复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不仅对广大青年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还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师范大学,我们肩负着培养人民教师的重任,更应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敢于作为,强化“融合、融入、融汇、融通”,高标准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倾心塑造“大先生”。

一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机制融合。管理融合方面,坚持党委领航,全校上下一盘棋,形成“六个着力”师德建设新模式,不断提高教师政治站位及深层次育人能力,激活学生成长发展支持体系。队伍融合方面,充分调动校内外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建立第一班主任工作机制,构建第一班主任、领航班主任和专任班主任协力共进、同向同行的三维班主任体系。

二是铸魂强基、立德树人,实现思想融入。打造思政“金课”和“含金”专业课,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大中小的衔接贯通贡献首师力量。发挥全国重点马院引领作用,吸收中学思政课特级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培养老中青相结合、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

三是为学为师、塑造新人,实现文化融汇。育人于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深入挖掘师生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教育元素,探索“云端思政课”,组织学生上好家国课、师范课、时代课。以文化人。发挥学科优势,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思政+美育等滋养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树立文化自信。

四是彰显优势、服务社会,实现资源融通。增加师资供给。北京现任中小学教师、校长、特级教师一半毕业于我校,名副其实撑起了首都基础教育半边天。实施服务首都基础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现师范生招生数、师范专业数“双增长”。高质量教育扶贫,用心用情支援少数民族地区。连续9年教育援疆,京疆学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今后,我们将努力做到:一是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一流师范大学,保证初心不改、本色不丢。二是始终立德树人“抓根本”。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接续培养听党话、跟党走、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始终坚持姓师“强特色”。持续推进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在构建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上发挥排头兵和主力军作用,培养更多卓越教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

培育新时代“钢小伙”“铁姑娘”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徐业鹏

我是1952年天津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钢铁学院工作,从筹建开始,在学校工作、生活了70年,亲眼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壮大。今年是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70岁生日,我和其他几位在校老教授有感而发,想把我们几十年的工作体会和感想向习近平总书记作个汇报。4月21日,学校告诉我们,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听到回信内容的那一刻,我们既感到非常亲切、激动,又感到非常振奋。

这两天看新闻报道,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对大学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我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高瞻远瞩和对青年成长的关心关怀。

回想70年前,北京钢铁学院就是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中,为服务国家建设应运而生的。我们把自己和国家连在一起,学习“比钢还硬、比铁还强”的钢铁精神,“钢小伙”“铁姑娘”是我们那个时候最响亮的称呼,我们几位老同志把一生都奉献在为钢铁行业培养人才的事业上。现在国家富强了,民族昌盛了,但我觉得青年人的“精气神、硬朗劲”绝不能丢。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说,“要培养更多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国家强盛了,更需要青年人挺起更硬更强的钢铁脊梁。怎么传承好“钢铁精神”?怎么炼就好“钢筋铁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钢铁脊梁”,是我们这代人最大的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非常关心,提出了殷切期望,我们非常赞同。冶金、材料、服务钢铁行业是我们学校的看家本领,我教过的和认识的学生,很多都成了钢铁行业的管理者或者技术骨干。在我们那个年代,国家培养的是“又红又专”的大学生,现在讲也不过时,“红”就是要听党话、跟党走,“专”就是要有理想、有本领。以前我们为钢铁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以后,我们更要努力成为“大先生”,当“大写”的教师,坚持特色,培养更多传承钢铁精神、善于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钢筋铁骨的时代新人,为科技强国建设发展作出新贡献。

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校园里和学生在一起,我们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还可以跟学生赛一赛,还可以作更多的贡献。我们的心始终与习近平总书记、与党和人民在一起,我们愿意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比钢还硬、比铁还强”的新时代“钢小伙”“铁姑娘”贡献我们全部的力量。

 

扎根中华大地勇担复兴重任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生 吴琪瑶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五四青年节祝贺,并嘱咐我们“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关爱青年人的成长,多次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来到广大青年中间,对我们寄予厚望。2013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中鼓励我们“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2014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嘱咐我们“勤学、修德、明辨、笃实”。2018年五四前夕,恰逢北大120周年校庆,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时代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在青春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第一,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我们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在扎根中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中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考古文博学院学生联合党支部书记,我带领党员们在陕西周原、宁夏盐池、四川三星堆等地考古发掘现场建立临时党支部,让考古现场成为锤炼党性的战场。我们深入发掘地乡村推动考古知识进校园、进社区,促进考古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考古遗址成为社会共享的文明课堂。我们积极参与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工作,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熔铸在中华大地的山川和旷野中。

第二,在青春的赛道上创造佳绩,需要我们在学术研究中立足中国道路、把握中国材料、凝练中国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学科力量。对考古学领域而言,我们要坚守传承文明的初心使命,为探寻文明根基、赓续中华文脉贡献学科力量;我们要勇担阐释文明的学科重任,牢牢把握文明研究的话语权,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我们要融入再造文明的复兴伟业,从考古材料中凝练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精神特质,深刻揭示中国道路的文明基础和民族复兴的必然趋势。

时光一往无前,奋斗永不止步。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弘扬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革命传统,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当代青年扎根祖国大地的不懈奋斗中梦想成真。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30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